新人教版选修窗前晨景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不过他认为传统连续不断,时时更新,古今优秀文学是 “ 同时并存 ” 的。 在实践里,当然艾略特泄露了他的偏爱,他的美国出身 (因而比欧洲文人更倾倒于欧洲文化 ),他也有过的浮华、气盛的青年时期 (因而故作惊人之言,说什么《哈姆雷特》是一个艺术上的失败,密尔顿是破坏了英语表达力的罪魁等等 ),同时也确实有效地改变了高雅社会的一部分文学趣味,使他们放下浪漫派,拿起玄学派、法国后象征派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诗剧。 艾略特的诗里也有这一些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 “ 同时存在 ” ,因为摘引别人作品是他写诗 的手法之一。 不止摘引,他还借用神话、传说、哲学和心理学的新理论、人类学社会学的新成果,等等,因此他最著名的作品《荒原》看起来就像是大量引语的拼贴画。 这样的引语识者不多,于是他又加了大量注释,使得读诗又变成了做学问。 没有人能只靠摘引和注释写出好诗来;艾略特除了掉书袋之外,是有真实诗才的。 首先,他敏锐地看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所遭遇的文明危机,他对这危机的严重性的认识也远比一般时事观察家要深得多,而危机范围之大则他认为从 “ 不真实的城市 ” 一直伸展到每人的灵魂之中。 其次,他运用了一种技巧,既能传达这样一个复 杂的主题,又能把读者卷入新的诗风。 他不容许他的读者 ── 当然也不容许他自己 ── 堕入甜美的、感伤的抒情调子,因为那样的调子引不出危机感;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大力反对浪漫主义。 针对浪漫派的优美音调,他 选择了无韵的自由诗作为主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散文化、口语化。 针对浪漫派的黄昏、月亮、玫瑰之类,他用新的形象去震惊读者。 今天,读者当然不再感到震惊了。 但在《阿尔弗瑞德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发表之初( 1917 年),人们是不习惯艾略特的这类形象的: 朝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 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 街连着街,好像一场讨厌的争议 带有阴险的意图 要把你引向一个重大的问题 „„ 这些形象里既有现代城市生活,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心智活动,都传达了尖锐的现实感。 艾略特的匠心,还见于更切近日常生活的形象: 我是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 那我怎么能开始吐出 我的生活和习惯的全部剩烟头。 特别是读者容易忽略过去的: 呵,我变老了 „„ 我变老了 „„ 我将要卷起我的长裤的裤脚。 一个简单的动作,然而代表了一片心情:只有心情上衰老的人才那样小心保护裤脚,才为了方便而放弃雅观。 这一形象也就起了 “ 客观关连物 ”的作用 ── 这一理论,连 同它的名词,都是艾略特提出的。 至于《荒原》,那么整诗就笼罩在一大形象之内: 20 世纪的西方是一片荒原,没有水来滋润,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