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地之子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生命谐调得天衣无缝。 它诚然是“大地之子”的心声,散发的是泥土的气息。 当我们一读 它,就会被一种隐藏其间的深沉的感情力量所打动,它有如表面平稳,不溅水花的汹涌潜流,有如起伏平缓的大山,也似在地底下运行的地热„„这感情是如此的坚实、饱满,而又沉潜、平静,不知不觉地撼动你,撩拨你。 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深情厚意,不求空华,惟愿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这不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标榜,而是他的整个的人格和心灵。 正因为如此,诗人笔下,才会表现得格外的真挚、深厚和丰饶。 而且似乎这些朴拙的诗句,也显得格外地富有表现力。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李广田( 1906— 1968),号洗岑, 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 1935 年大学毕业后,回济南教中学。 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之一。 这时期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 ,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随着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 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 上世纪 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 著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 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 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 所谓“汉园三诗人”,即指上世纪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