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努力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明星城市,为江汉平原振兴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努力成为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为此,荆州市意图 发挥地域综合优势,提出要突出自身特色,勇于先行先试,力求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完善综合配套,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真正起到湖北长江经济带 “钢腰”的作用。 荆州市意图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荆州市建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落角点、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城市,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极具活力和个性魅力的宜居城市。 监利县作为荆州市的下辖县,在承担相应任务的同时,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 监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项目即是贯彻《 规划纲要 》精神的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重要体现。 本项自建成后,对于 监利县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改革,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着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对于 监利县 探索创新型、集约型、节约型发展模式,突破性地推进县域经济建设,建设具有产业特色鲜明、较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形态,并最终以独具特色地形式融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湖北 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支持荆州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 对此,省政府要求,要充分发挥荆州科教资源、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加快荆州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 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荆州市大力支持。 同时要求荆州市整合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 、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荆州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工业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森工造纸、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 但是从总体上看 , 荆州市产业发展还存在六大主要问题:一是经济规模小、基础弱,经济总量偏小。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偏低。 三是产业布局集聚度不高。 四是产业特色不突出。 五是产业链比较短,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 六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融资能力有限,产业协作配套程度不高等。 为解头好以上问题,就必须从比较优势、产 业特色、发展潜力和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推进县域经济建攻出发,培育壮大拥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改造提升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集成化、信息化和环保化,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县域经济建攻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可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集聚发展外部环境。 目前,沿海地区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有进入中国中西部腹地,以求更大发展 空间的要求。 监利县暨荆州市正好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区域向中国中西部实施产业转业的中心交汇处,具有十分明显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区位优势。 监利县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区位优势,故此,监利县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出发,提出了打造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落脚点的要求,就是:优化政策环境,使监利县成为相关产业成本较底、空间广阔、环境优越的产业发展区域,吸引省内外产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延伸配套,引导相关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监利县成为荆州市内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产业集聚区;完善开发园区集聚功能,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劳动力群体和信息服务,引导省内外企业建设开发园区;建立招商平台,着重围绕提高技术含量、促进节能减排、完善产业链进行统一招商,吸引沿海和外域产业成规模、成体系转移,使监利县成为更具优势和效率的资本和产业转移承接地;创造吸引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监利县自由流动的环境。 本项目建设符合监利县“十二五”规划,适应了沿海地区相关产业向中国中西部腹地 转移 以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要求。 本项目建成后,对于监利县暨荆州市发展壮大产业链(集群),突破性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性地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监利县实施 “ 工 业兴县、开放强县 ” 战略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和新型工业化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监利县是专统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人口的大多数,经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探索监利县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协调之路,引导农业人㝉由传统农业生产融入现代产业,建设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促进经济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之一 经济建设离不开土地,监利县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意图推进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增加与人口转移、农业农村用地减少平 衡机制,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 开展耕地分类分级保护和有偿保护试点,探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制度 ;鼓励外域单位到监利县投资开发土地, 探索 监利县 土地动态平衡 的有效途径。 监利县要求,要坚持 将保障农民 “ 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 和 “ 长远生计有保障 ” 作为土地价格形成 的主要 因素,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 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使用 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 本项目在建改过程中将按照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 障当地农业按照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失地农村人口采取了几种安置方式:第一,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按照优先安排、考试甄别、确定能力、以能荐岗的原则,将其推荐到电子产业园区不同企业和不同工作岗位上去;第二,对失去劳动能力却又未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将其纳入城镇人㝉,按照城镇人㝉标准实行“社保”,发放生活保障费,保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证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有地时;第三,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按照城镇人㝉标准发放退休金;第四,促励失地农村人口自办企业、公司或自谋出路,政府按 照相应政策给予资金和建设用地支持。 与此同时,对土地使用采取统一征用、统一整理、有偿使用、排斥污染、集约建设的方针,以求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贯彻《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和《 监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 》精神, 监利县 提出了大力推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作任务。 监利县 作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拟通过实施 “ 工业兴县、开放强县 ” 作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在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本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 监利县融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推进 监利县 实施承接产 业转移,同时对于促进 监利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实现《 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 》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第四章 总体规划及建设规模 规划原则 、法规和设计规范,并符合 监利县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分区建设,避免遗留“问题”工程,造成投资损失。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合理保护与利用环境资源,维持片区生态平衡,生态建设优先,环境保护先行。 : 贯彻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有选择的引进入驻企业,合理布局,为建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工业片区或工业园区创造条件。 :以优美、超前的环境建设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提供可持续开发的条件。 :适应市场的弹性发展变化需求,预留管理控制的弹性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土地利用,创造土地增值效益。 :适应动态滚动的分期、分片开发需求;合理布局,严用法规,提高规划的管理可操作和实施的现实性。 :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战争危害。 地原则: 节约项目用地,尽量不占和少占农田。 规划目标 加快家电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各地客商入区发展,形成聚集效应,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基地和招商引资主要平台。 力争通过 3~ 5 年的努力,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使产业园一期年产值过 26 亿、利税达 5000 万元;通过 5~ 10 年的努力,整个园区工业产值过 100 亿、利税达到 2 个亿以上的生态型、环保型的新型经济产业园区。 项目定位 本项目为家电产业园建设,以湖北康宝电器有限公司等八家家电制造企业为骨干,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建设集产品生产、研发、产品展示展销、企业总 部、国际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产业园区。 按照监利县的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的宗旨,坚持做 “ 优 ” ,促进做 “ 大 ” 、做 “ 特 ” ,带动做 “ 强 ” 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规划要求,将遵循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多元化的建设方针,发展现代家电制造产业,立足湖北,辐射华中,面向全国,接轨世界。 建成集高新技术研发、 家电制造业 、物流业 、出口创汇于一体的 生态型工业新区。 : 就业职工 人口规模 参照《广东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指引》的规定:“工业园区用地人均应控制在 60~ 120m2/人,重化 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 150m2/人”。 确定产业园在近期( 2020~ 2018 年)的就业职工人口规模约为 2 万人 ,远期( 2018~ 2025)就业职工人口 5 万人。 用地规模 根据人口规模和高新技术研发、 家电制造业 、物流业 的用地要求,确定近期内建设用地为 3000 亩,远期建设用地为 10000 亩。 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布局 产业园规划用地位于监利大道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m2(约 10775亩 ),其中 一期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 200万 m2(约 3000亩 )。 规划用地布局 规划 综合服务中心用地 面积为 万 m2,占总用地的 %。 规划工业总用地面积为 万 m2,占总用地的 %。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 15 万 m2,占总用地的 %。 由于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可与监利县城区共享,因而在本规划区内仅安排一些必要的行政管理和商业金融用地。 总用地面积为 万 m2,占总用地的 %。 规划 道路广场用地 面积为 万 m2,占总用地的 %。 各种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共同构成本规划区公共绿化用地,用地面积 20 万 m2,占总用地的 10%。 产业园用地平衡详见表 41。 表 41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家电 产业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 m2) 比例( %) 1 综合服务中心用地 123200 2 一类工业用地 1176300 3 仓储用地 150000 4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 312500 广场 10000 公共停 车场 20200 5 市政设施及 公共设施用地 8000 6 公共 绿化用地 202000 合计 2020000 道路系统设计 理念 ,道路布局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区的结构形态,合理的路网结构可以有效地组织区内交通和对外交通,提高运输效率,片区路网是地块的自然分隔,是保证各种用地需求的前提,有利于引导片区用地的有序开发,是保证其他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的基础。 、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 ,提出干路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