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精品可研-县委党校搬迁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60*4) 单间 4 间 4 人 160(40*4) 会议室 4 间 120 人 200(50*4) 3、餐厅 1 个 300 人 600 4、干部活动中心 篮球场 1 块 540(30*18) 网球场 1 块 800(40*20) 羽毛球场 2 块 400(20*20) 排球场 1 块 200(20*10) 乒乓球室 1 个 126(14*9) 健身房 1 个 100 人 400 棋牌室 1 个 50 人 80 茶室 1 个 100 人 160 5、其他配套设施 停车场 1 块 1200 公共厕所 1 个 200 合计 11586 第四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15 建设场地 本项目位于 XX 县老县城的东边 ,石蒙高速公路附近 ,大昌乐村附近县职教中心旁 。选址符合 XX 县城市区域性规划的要求 。场地位于山脚西南方向 ,场地西边为城市主干道 。该场地周围无厂矿企业 ,没有工业噪声和环境污染 ,环境安静 ,能为学员培训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及氛围。 地形比较规整 ,能够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 ,避开污染源 ,是学习培训的良好场所 。 整个 地块基本成不规则的四方形 ,东西向最大长度为 110 米 ,南北向最大距离为 100 米 。地势基本无高差 。 建设条件 气象 1、气候类型及特点 XX 县的气候属于中国西部型高原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如春。 冬夏温差小 ,昼夜温差大。 干湿季分明 ,雨热同季 ,每年 5 月至 10 月为雨季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 气候类型多样 ,立体气候突出 。 2、日照 XX 县地处低纬度 ,终年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强 ,加之高原空气稀薄 、清晰 ,阳光透射率大 ,因此 ,年太阳辐射量大 ,光能充足 。日照时数2339 小时 ,全 年日照百分率 54%。11 月至翌年 5 月 ,各月日照 214261小时。 610 月 ,各月日照 140175 小时 。 全县太阳总辐射量为 千卡 /cm178。 。城市规划区地势平 16 坦 ,四周无高山遮挡 ,太阳辐射年总量为 千卡 /cm178。 。 3、气温 XX 县年均气温 176。 C, 年极端最低温 176。 C, 年极端最高温176。 C, 年均霜日 天 。县内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 100m,年均气温下降 176。 C 。由于全县地势东高西低 ,气温的分布除河槽外 ,西部气温高 ,东部气温低 。XX 县城市规划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1415176。 C 之间 。 4、降水 XX 县境内降水极不均匀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 。雨季(510 月 )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7%,旱季 (11 月至翌年 4 月 )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13%,春旱尤为突出 。年蒸发量 ,最大值出现在 4 月份 ,为 ,最小值出现在 11 月份 ,为 。干燥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5%。 5、风向 XX 县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次主导风向为南风 ,平均风速为 米 /秒 。 6、灾害性气候 XX 灾害性气候主要有 :干旱 、洪涝 、低温 、霜冻 、冰雹和大风等 ,旱灾尤为突出 。 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特征 XX 县地处云南省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 ,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 ,往 17 东 、往南过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 。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 ,XX 县处于第二阶梯面上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东高西低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 、低山 、洼地 、盆地 、石丘 、XX、石芽原野 、峰丛和溶洞 、湖泊 、河谷 。按山地 、丘陵和坝区 (盆地和洼地 )、河谷划分 ,其结构比是 :山地 69%,丘陵 %,坝区 %,河谷 %。XX、石芽主要出 露在盆地 、洼地 、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 地下水 XX县属于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 ,境内有大小河流 12条 ,其中除巴江发源于本县境内外 ,其余均为过境河流 。这些河流大致呈西北 、东南方向 ,形成较为合理的排水系统 。河流内汛期时水多 ,非汛期时水很少 ,甚至干涸 。 本场地地面以下 15 米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 。 不良地质情况 经过实地勘察 ,拟建场地内未发现古墓 、洞穴 、暗河 、冲沟等不良地质现象 。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 度为 8 度 。 基础设施条件 1、供 、排水 供水水源利用场地内管网 ,供水系统良好 ,可满足本项目建设 、党校校区内生活及消防用水 。 18 2、供电 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 ,供电可靠 。配置 200KVA 变压器一台 ,可保障项目需要 。 3、通讯 项目基地处于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络覆盖范围 ,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 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 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 、木材 、水泥 、电缆等均可由 XX 县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 。 第五章 总平面布置与建筑方案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思想 结 合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 ,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 。通过建筑和绿化设计 ,创造适宜学习交流 、休息娱乐 、尺度宜人 、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 。 (1)充分体现 “ 以人为本 ” 的精神 ,充分展现人与自然 、人与科学 、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在空间组织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 ,创造人性化的 、不同层次的 、丰富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 ,为学员提供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场所 。 (2)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 ,有机组织空间布局 ,创造注 19 重自然的生态校园环境 ,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 ,塑造良好的环境 与氛围 ,充分体现 “ 环境育人 ” 的功能 。 (3)布局力求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 ,合理布局 ,并较好地解决建筑 、环境与场地的有机关系 。 总平面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 (2)在现有条件下 ,尽可能做到建筑物设计合理 ,方便教学工作的原则。 (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 、建筑 、环保 、防火 、抗震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4)在尽可能条件下 ,加大绿化面积 ,美化校区环境。 (5)总图布置时 ,要考虑到建筑物发展规划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 。 总平面布局 项目用地 地块为一相对方正的地块 ,西面为城市主干道 。规划总平面上 ,从西至东布设有入口花园 (中心设有小广场 )、干部活动中心 、读书楼 、食堂及学员宿舍 。整个建筑群呈“ L” 形布置 。正南面 读书楼前为中庭水景花园空间 ,西南角为生态停车场 (嵌草砖停车场 )及球场等活动空间 。整个布局呈半围合状 ,大气 ,宏伟 。环境优美 ,空间开敞明朗 。 交通上 ,由于用地只有一面临城市主干道 ,将整个校园的入口定西面的城市主干道上 ,并做了中间有绿化的双向车道 ,又设计有环型交通 ,这样既可以解决车辆堵塞 ,又能解决消费铺面的问题 ,其他交通主要是 20 围绕用地红线进行 ,进 入主景观范围进行了人车分流 ,人行可以直线进入主楼 ,而车道则绕主建筑外围行驶 。 场地内的景观绿化大面上寻找规则的用地整体景观设计 ,小面上多采用不规则几何形态 ,力求打破建筑的规律性 ,从而丰富建筑的景观形态 ,力求环境 、色彩 、层次的特色 。另在读书楼前面设置有水景 ,雕塑等小品 。 由于部分区域为山地地形 ,必然高于其他用地 ,根据资料研究发现其高差在 14 米左右 ,入口标高为 ,用地最高的标高为 1697,为了平整场地 ,最大化使用整个土方量 ,将山地的土平整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也为了节省工程量 ,根据精确计算发现将整个用地的 坡度设计为 %最为合适 。 建筑设计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2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8、《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21 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20)。 12、业主提供的图纸及对方案设计要求通知书 。 设计原则 (1)利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 ,创造一个端庄稳重 、典雅大方 、富有时代感的现代 建筑 。 (2)“ 以人为本 ”, 充分考虑使用 、卫生 、日照 、环境 、空间融合与渗透 ,创造出优雅的综合环境 。充分体现学校环境的健康绿色新概念 。 (3)使用功能要求的大空间 ,采光通风要求的大玻璃窗面都呈现出虚与实 、明与暗的强烈对比 ,反映出建筑的现代化 。 (4)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体现出党校特色的建筑形式 ,整个建筑整齐中有变化 ,变化中有规律 ,体现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 设计方案 建筑单体流线通畅 ,室内空间尺度宜人 ,通过大跨度与中厅等设计 ,自然采光通风 ,构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型建筑 。建筑风格考虑现代风格和中式风格两种类型结合 。现代风格体现简洁清爽 ,中式风格则略显传统和凝重 ,整体而言均能很好的符合党校的特色和风格 。以中式风格为主 、现代风格为辅 ,两 种风格大胆结合 ,使用新材料 、新技术更好的满足党校建筑的要求 。 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主要建筑用料的做法包括外装饰 、内墙 、屋面 、门窗及顶棚 。 1、外装修 22 采用棕黄色中档外墙瓷砖为主色调 ,在檐口 、线角处装饰白色横向线条 。 2、内墙 混合砂浆 ,外罩 888 仿瓷涂料 ,男女洗手间罩釉面砖 ,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装修材料 。 3、屋面 采用保温 、隔热 、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 ,有组织排水 。 4、楼地面 卫生间为陶瓷地砖地面 ,其它均采用彩色水磨石地面 。 5、门窗 门窗主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分别采用不同的门窗 ,主要有木 门 、不锈钢全玻门等 。塑钢窗配 5mm 厚白色玻璃 。 6、顶棚 同内墙 ,有特殊要求处采用吊顶 。 建筑消防说明 整体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 。 1、防火分区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2500 ㎡ 。建筑物每层面积均在此范围内 ,因此可按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 。 2、安全疏散 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出口宽度 、数量 、走道和楼梯宽度均 23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执行 ,疏散门开向疏散方向 。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 度涉及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3395)。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12020)。 (4)《混凝土结构规范》 (GB50010202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972020)。 (8)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 、规程及标准 。 2、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河南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VIII 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地震动峰值值加速度区划为。 (2)荷载 教室 、实训室 、 卫生间 、走廊 、普通楼梯楼面均布荷载为 KN/m2。 消防疏散楼梯楼面均布荷载为 KN/m2。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 3、结构安全 24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 ,为三级民用建筑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抗震等级为二级 ,耐火等级为二级 。 4、建筑结构方案 (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 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 、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 ,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置身度应根据地质情况 、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 ,综合考虑后确定 。本项目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 (2)结构形式 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房屋内部的空间要求和所受荷载的性质及大小 ,竖向荷载要求结构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水平荷载要求结构有足够的抗弯 、抗剪强度及刚度 。本工程承重结构体系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垂直荷载由框架体系承担 ,为了提高墙体承载力的稳定性 ,设有明柱和暗柱 。 (3)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 HRB235、HRB335、HRB400 热轧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部分 C30。实用资料精品可研-县委党校搬迁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