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物理2012年高三单元测试14《光》内容摘要:
1、光一、选择题1. 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2. 如图所示,长方形玻璃 .1n,在靠近 眼睛在另外三个侧面分别观察大头针 P 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的像B在 的像C在 面一侧偏右的位置可以看到 P 的像D在以上的三个位置都可以看到 P 的像 3. 如图所示为一内侧面与外侧面平行、中间部分为空气的三棱镜,将此三棱镜放在空气中,让一束单色光沿平行于底边 方向入射到 上,光从 射出,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光线平行于 )正确的是( )A只能是 B只能是 C只能是 D 都有可能 4. 一束光由空气入射某介质,入射角为 600,其折射光线恰好 2、与反 射光线垂直,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A B03838C D/28 /0285. 如图所示,是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对称面与纸面的交线,在图内有两束与 行且距离相等的单色光 A 和 B,从玻璃砖射出后相交于 方的 P 点,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在空气中,A 光的波长比 B 光的波长长 B玻璃砖对 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折射率大 CB 光光子的能量比 A 光光子的能量小 D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比 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6. a、 b 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 b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真空介质 3、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的宽C在该介质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b 光的传播速度D在该介质中 a 光的波长小于 b 光的波长7. 如图所示,两束相同的平行单色光 a、 b 照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发生折射后分别照射到 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束折射光都可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两束折射光都不会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折射光 d 可能发生全反射 D折射光 c 可能发生全反射8. 黄、红、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到达介质和空气的界面,若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A绿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B红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绿光在该介质中波长最短 D只有红光从介质进入空 4、气 9. 某玻璃的临界角为 42,当在玻璃中的某一光线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时,若入射角略小于临界角,则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应为( )A小于 42 B小于 60C小于 90 D无折射光线10. 在透镜成像过程中,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原来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整个像依然存在 D像变得暗些11. 光屏和烛焰间的距离为 L,在它们中间放一凸透镜,它的焦距是 f,要想只移动凸透镜的位置而得到两次清晰的像,其成像条件是( )Af Cf Df 4物体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在屏上见到放大的像,为使屏上的像更大,常使( )A物体靠近屏,透镜远离屏 B物体靠近屏,透镜靠近 5、屏C物体远离屏,透镜靠近屏 D物体远离屏,透镜远离屏13. 一束白光射到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上后,发生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四个光路图中肯定不合实际的是( )14. 如图所示,一个全反射棱镜的主截面,它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 上,在 上发生全反射若保持光的入射点不变,改变光线入射方向(不考虑自 反射的光线) ( )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时,可能有光射出 B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时,可能有光射出 C使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逐渐偏转时,如有色光射出 ,则红光将首先射出D使入射光线从图示位置逐渐偏转时,如有色光射出 ,则紫光将首先射出15. 阳光通过三棱镜照 6、在白墙上出现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A全反射 B衍射 C干涉 D色散16. 2003 年全世界物理学家评选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排名第一的为 1961 年物理学家利用“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电子干涉的实验从辐射源辐射出的电子束经两靠近的狭缝后在显微镜的荧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该实验说明( )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微观粒子也是一种电磁波17. 右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 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则 (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 a 的上表面和 b 的 下表面反射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 a 的 7、下表面和 b 的上表面反射的C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凸起D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凹陷1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用红光做实验,在屏上呈现明暗相间、间隔距离相等的红色干涉条纹。 若将其中一条缝挡住,另一条缝仍然可以通过红光,那么在屏上将看到( )A形状与原来一样的明暗相间、间距相等的红色条纹B形状与原来相似的明暗相间、间距相等的红色条纹,只是间距变窄了C形状与原来不同的明暗相间、间距不等的红色条纹D没有条纹,只是一片红光19. 关于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很多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缝的宽度越小,光的传播路线越接近直线D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 8、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20. 室内的人隔着墙能听到室外的谈话声,而看不见谈话的人,这是因为( )A声波速度小,光波速度大B光波频率高,容易产生干涉现象声波波长较长,容易产生衍射现象D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21. 如图所示,让自然光照射到 P、Q 两个偏振片上,当 P、Q 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夹角为以下哪些度数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 )A0 B30C60 D9022. 光子的能量是由下列哪个物理量决定的? ( )A光的波长 B光的频率 C光的传播速度 D介质的折射率23.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它等于 133 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 9 192 631 7 9、70 倍。 据此可知,该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普朗克常量 h=6. 631034Js) ( )A7. 2110 B6. 0910 . 8110 -5 D4. 5010 -5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理论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是不连续的,是由数值分立的“光子”组成,每个光子的能量 ,式中的 为光子的频率, 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对于能量是 的光子,其频率为( )A B C D25. 医学上将激光束的宽度聚集到纳米的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 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除去癌症、遗传疾病等,这是利用了激光的( )A单色性 B平行性 C高能性 D粒子性二、计算题26. 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内盛满 10、某种透明液体。 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 6.0 的线光源。 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 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 将线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水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以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 8.0 好可以看到其顶端。 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n。 ,一细激光束垂直入射到截面为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平面上,入射点为A,为过圆心的直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已知玻璃砖截面的半径为R,玻璃砖的折射2求:3n光线从球面处射出时偏离原来方向的角度;从 相交所用的时间(真空中的光速为 c)。 28. 在桌面上有一倒 11、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 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多少。 、选择题1. C 3. 据光的折射定律,画出从 进入三棱镜后的光路图,由于内侧面和外侧面平行,光从三棱镜的 射出后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故 B 正确。 4. C 8. D 16. 题考查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的区别。 将一条缝挡住时,由双缝干涉变为单缝衍射,衍射条纹仍为明暗相间,但间距不相等,故正确选项为 C。 19. 题考查光的偏振现象。 由于光波是横波,所以当两偏振片透振方向夹角为90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故正确选项为 D。 22. B 23. A 25. 、计算题26. 当线光源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射到未被遮光板遮住的液面上时,射到遮光板边缘 O 的那条光线的入射角最小。 若线光源底端在 A 点时,望远镜内刚好可以看到此光源底端,设过 O 点液面的法线为 ,则 其中 为此液体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由折射定律有 同理,若线光源顶端在 B1。山东省新人教版物理2012年高三单元测试14《光》
相关推荐
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认识种子结构 ( 1)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大豆种子外形、内部结构。 师: 同学们已自备了一些浸泡过 24 小时的种子,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都可以拿来观察。 大家桌子上都有两粒浸泡过的大豆、玉米种子,请你们两人一组,先观察大豆种子的外形,然后轻轻剥去种子外面的薄皮,注意不要弄掉上面的小突起。 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列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对照 课本图 51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内部模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选择题 共 108 分)本卷共 1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0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B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D细胞都能分裂、分化、衰老
迁说。 6500 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 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
: 【 创设情境 】 1. 提出问题 教师 : 展示多媒体课件 (课本 P88 海尔蒙特的实验 ) 教师 : 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 学生 : 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师 : 海尔蒙特忽略了什么问题 ? 学生: 阳光。 教师 :还忽略了什么问题 ? 学生: 空气。 教师: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 学生: 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阳光
谁的橡皮泥沉得最快 研究如何减小 液体的阻力 每个学生拿出一块相同重量的相片泥,任选课本上关于此实验展示形状中的任一种。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大胆预测下自己小组中谁的沉的最快,谁的最慢。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动手经验,在出示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用品后,此处我会适当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后, 联系实际生活,课件出示图片 , 说明他们的外形也采用了流线型设计以减小摩擦力。 (三)拓展延伸,发展兴趣
1、曲线运动一、选择题1. 下面关于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合运动可能是变加速直线运动 D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 在一次抗洪抢险战斗中,一位武警战士驾船把群众送到河对岸的安全地方。 设河水流速为 3m/s,河宽为 600m,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 4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