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1内容摘要:

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 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后面我们还要 讲到它。 然后,到了 1854 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 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 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1859 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 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 1862 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 44 岁。 他留下了《日记》 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 而芬芳。 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 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 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 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 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一,而且“时间也正好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 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 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起来了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 小小 的康城,风光如画。 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 1834 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 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人,出过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 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 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 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 到 1841 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 罗住到他家里去。 当时爱默生大事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 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 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 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 本来梭罗的家境比较困难,但还是给他上了大学,并念完了大学。 然后他家里的人认为他应该出去闯天下了。 可是他却宁可回家乡,在康城的一所私 立中学教教书。 之后不久,只大他一岁的哥哥约翰也跑来了。 两人一起教书。 哥哥教英语和数学,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学和自然史。 学生们很爱戴他们俩。 亨利还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 一位朋友曾称梭罗为“诗人和博物学家”,并非过誉。 他的生活知识是丰富,而且是渊博的。 当他孤独时,整个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侣。 据爱默生弟弟的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讲课时,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静得连教室里掉下一支针也能听得清楚。 1839 年 7 月,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来到康城,并且访问了梭罗这一家子。 她到来的当天,亨利就写了一首诗。 五天后的日记中还有了这么一句:“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惟有爱之弥甚之一法耳。 ”这大约就是为了艾伦的缘故写的。 不料约翰也一样爱上了她,这就使事情复杂化了。 三人经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划船。 登山观看风景,进入森林探险,他们还在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氏的首字。 谈话是几乎没完没了的,但是这个幸福的时间并不长久。 这年春天,哥儿俩曾造起了一条船。 八月底,他们乘船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 在旅途上,一切都 很好,只是两人之间已有了一些微妙的裂纹,彼此都未言明,实际上他们已成了情敌。 后来约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绝了。 再后来,亨利也给过她一封热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 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一个牧师。 这段插曲在亨利心头留下了创伤。 但接着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想不到的事。 1842 年的元旦,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左手中指。 他用布条包扎了,没有想到两三天后化脓了,全身疼痛不堪。 赶紧就医,已来不及,他得了牙关紧闭症,败血病中之一种。 他很快进入了弥留状态。 十天之后,约翰竟此溘然长逝了。 突然的事变 给了亨利一个最沉重的打击。 他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回到家中却不言不语。 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关紧闭症。 幸而他得的并不是这种病,是得了由于心理痛苦引起来的心身病状态。 整整三个月,他都在这个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现在园子里了,才渐渐地恢复过来。 那年亨利写了好些悼念约翰的诗。 在《哥哥,你在哪里》这诗中,他问道:“我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身影。 /沿着邻近的那条小河,/我还能否听到你的声音。 ”答复是他的兄长兼友人,约翰,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