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阿甘正传教案内容摘要:

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 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 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 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 血有肉的人。 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 我们回到影片本身,看看阿甘是如何完成他的历史的叙述者的任务的。 ( 1)视角功能: 这分两个层面: ①描述层面。 即通过阿甘的亲身经历(越南战场上的美国大兵),或者直接参与(反越战运动的演说者,水门事件的泄密者),或者耳闻目睹(以珍妮为中介接触了嬉皮士和黑豹党;从电视里得知肯尼迪等四位总统被刺杀)等方式对历史风云作了走马观花的粗线条的描绘。 在描绘过程中,总是自 然流露出内在的喜剧因素和讽喻意义。 越战的环境被放置在雨季,影片不厌其烦展示在雨、泥和大林莽中美国大兵的狼狈不堪,“雨”这种环境的设置,其实是当时的美国政府陷人越战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的暗示。 阿甘数次进人白宫晋见总统,本该是庄严的场面被他搅得滑稽可笑。 他对肯尼迪的出言不逊,对约翰逊的举止不雅,颇有些嘲弄权威、化庄为谐的意味。 ②评价层面。 阿甘的画外音和内心独自贯穿全片,以一个“弱智”的直线思维方式和直白的口吻讲述、评点着一系列纷繁复杂、讳莫如深的历史事件,其强烈反差带来的戏剧性的幽默和幽默背后的奇妙寓意就自然产生了。 这些例子在片中俯拾即是。 阿甘在军营里接受训练时,被看做是智商 160的天才,他感到:“我在军中如鱼得水,其实这一点也不难。 只要每次答话时都要说:是,长官。 ”调侃和讽喻了军队其实是愚民的天堂。 阿甘认为越战的意义在于:“到越南的一个好处是:总是有地方可去,而且总是有事可做。 ”把这场战争的无意义及其荒诞性揭示得入木三分。 ( 2)影片 结构: 影片以 1980年乔治亚州车站为界,把影片分为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两部分。 历史时空从乔治亚州阿甘的会议展开,阿甘从故乡阿拉巴马跑出来,穿过越南战场的硝烟和红色中国的政治风云,经受全美壮丽的大自然的洗礼,最终回到乔治亚州车站来寻找他的情感归宿,也完成了他的历史叙述。 这是一个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的过程。 从阿甘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从阿拉巴马出发,最终和珍妮、儿子回到故乡,这也是一个回归过程。 这种封闭的结构安排从形式上来看,犹如历史链条的精致微缩模型,演示着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