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 “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 “不迁怒 ”,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 “不贰过 ”,需经过三个阶段: ① 自知其过, “颜子 ……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程子语)。 ②自改其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③ 自讼其过, “吾未见能见 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颜回之所以能 “不贰过 ”,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 “自知、自改、自讼 ”。 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以 “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 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 ”。 (《论语集释》卷二引《别解》)。 ⑨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 ⑩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弟子一般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 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 为学要以躬行为本,躬行要以孝 悌为先。 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为本,以其余力来学文。 集注说,文就是六艺礼乐。 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 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 你好好学,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国。 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人之心。 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 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 古谚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时候一念之差分开的。 我祖母告诉我, 我父亲幼时,我祖母问他人生信条是什么,我父亲说: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1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 【译文】陈亢问伯鱼: “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 “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诗》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诗,就不懂 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礼了吗。 ‟我回答 说: „没有。 ‟他说: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 “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 伟哉,孔子的学习观。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日:“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是这样解释的:“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 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理解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