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计算说明书内容摘要:

12: : 1 :1 : 4A A O  厌氧池 1 2th 缺氧池 2 2th 好氧池 3 8th ( 3) 剩余污泥量 W    00 0 .5e v eW a L L Q b V X S S Q      ① 降解 BOD5生成污泥量  10eW a L L Q   1806800 . 5 5 0 . 2 6 4 0 . 0 2 2 0 3 7 5 . 8 /1 . 1 9 k g d    ② 内源呼吸分解泥量 30 .7 5 3 .7 5 2 .8 1 2 5 /vX fx k g m    2 0 .0 5 9 0 7 2 0 2 .8 1 2 5 1 2 7 5 7 .5 /vW b v X k g d     ③ 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 NVSS),该部分占总 TSS 的约 50%  30 50%eW S S Q     1806800 . 1 0 2 0 . 0 2 5 0 % 6 2 2 5 . 1 1 /1 . 1 9 k g d     ④ 剩余污泥量 1 2 3 138 /W W W W k g d    每日生成活性污泥量 12 761 /wX W W kg d   ⑤ 湿污泥量(剩余污泥含水率)     31 3 8 4 3 . 4 1 1 7 3 0 . 4 /1 1 0 0 0 1 0 . 9 9 2 1 0 0 0s WQ m dp      ⑥ 泥龄 2 . 8 1 2 5 9 0 7 2 01 8 . 4 3 1 8 . 51 3 8 4 3 . 4 2vc XV ddW     ( 4) ① 校核氮磷负荷,  /kgT N kgM LSS d 好氧段总氮负荷  0 1 8 0 6 8 0 3 8 . 7 0 . 0 3 1 /3 7 5 0 6 0 4 8 0Q TN k g TN k g M LS S dXV    好 (符合要求) 厌氧段总磷负荷  0 1 8 0 6 8 0 6 . 3 0 . 0 4 /3 7 5 0 3 0 2 4 0Q TP k g TN k g M LS S dXV    厌 (符合要求) ②碱度校核 每氧化 31mgNH N 需消耗碱度 ;每还原31mgNO N  产生碱度 ;去除 51mgBOD 产生碱度 剩余碱度 1ALKS =进水碱度 — 硝化消耗碱度 +反硝化产生碱度 +去除 5BOD 产生碱度 假设生物污泥中含氮量以 %计,则 每日用于合成的总氮  0. 12 4 76 18 .3 94 4. 7 /k g d   即,进水总氮中有  9 4 4 .7 1 0 0 0 5 .2 /180680 m g l  用于合成 被氧化的 3NH N =进水总氮 — 出水总氮量 — 用于合成的总氮量 =  3 8 .7 6 5 .2 2 7 .5 /m g l    所 需脱硝量  3 8 .7 1 0 5 .2 2 3 .5 /m g l    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  1 8 0 6 8 0 2 3 . 5 4 2 4 5 . 9 8 /1000TN m g l 将各值代入: 剩余碱度  1 28 0 7. 14 27 .5 3. 57 23 .5 0. 1 26 4 20A LKS         19 1. 95 10 0 /mg l 可维持  ③ 8 .5 1 .9 1 24 .5bbhh  满 足 90 1 0 5 1 09llbb  满 足 取超高为 ,则反应池总高 5 1. 0 6. 0Hm   ( 5)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  1 180680 0 .5 2 5 /4 4 8 6 4 0 0 m s   管道流速 /v m s 管道过水断面积 21 0 .5 2 5 0 .2 12 .5QAmV   管径 4 4 0 .2 1 0 .5 2Adm   取进水管管径 600DN mm ② 回流污泥管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32 .10 .6 0 .1 0 .0 3 1 5 /4RQ m s   厌 32 .10 .6 0 .9 0 .2 8 3 5 /4RQ m s   缺 管道流速 1 /V m s ; 2 /V m s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 1 450D mm ; 2 150D mm ③ 进水管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过流量    32 1 0 . 0 6 1 . 0 6 0 . 5 2 5 0 . 5 5 6 5 /4 R m s     孔口流速 /v m s 孔口过水断面积 22 0 .5 5 6 5 0 .9 2 7 50 .6QAmV   孔口尺寸取为 11mm 进水井平面尺寸取为  ④出水堰及出水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计算: 323 bH 其中     33 1 1 0 . 6 2 . 8 5 0 . 5 2 5 2 . 3 4 /4 R R m s       内 b 堰宽取 8m 堰上水头 2 23 33 8QHmb     出水孔过 流量 343 /Q Q m s 孔口过水断面积 22 .3 4 3 .90 .6QAmV   孔口尺寸取为  出水井平面尺寸取为  ⑤出水管 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35 1 .62 .3 4 0 .8 4 /1 .6 2 .8 5Q m s   管道流速 /v m s 管道过水断面 4  管径 600D mm ( 6)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① 设计需氧量 AOR AOR=去除 BOD5 需氧量 — 剩余污泥中 BODu 氧当量 +NH3N 硝化需氧量-剩余污泥中 NH3N 的氧当量-反硝化脱氮产氧量 碳化需氧量  01 0 . 2 3 51 . 4 21 xQ S SDPe     20. 23 5180 680 264 201000 761 536 /1 k gO de     硝化需氧量  204 .6 4 .6 1 2 .4 %exD Q N N P        324 . 6 1 8 0 6 8 0 3 8 . 7 1 0 1 0 4 . 6 1 2 . 4 % 7 6 1 8 . 31 9 5 0 7 . 9 /k g O d       反硝化脱氮产生的氧量 NT的计算 每氧化 1mgNH3N 需消耗碱度 每还原 1mgNO3N 产生碱度 去除 1mgBOD5 产生的碱度 剩余碱度 SALK =进水碱度 硝化消耗碱度 +反硝化产生碱度 +去除 BOD5 产生的碱度 假设生物污泥中含氮量以 %计 ,则 每日用于合成的总氮 = 0. 12 4 76 18 .3 94 4. 7 /kg d 即进水总氮中有 = 9 4 4 .7 1 0 0 0 5 .2 3 /180680 m g l  用与合成被氧化的 NH3N=进水总氮-出水总氮量-用于合成的总 氮量 38 .7 10 5. 23 23 .4 7 /m 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