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xx07内容摘要:

25176。 ,滑坡前缘宽约 325m,后缘宽约 ,南北纵向长约 ,面积约 104m2,滑体厚约 ~ ,体积约104m3,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主滑方向垂直于龙凤溪河,即NE10176。 东段后缘位于群兴村农贸市场北东侧重力式挡土墙外侧;西侧边界前缘以冲沟为界,后缘沿脊状地形东侧与后缘相交,东侧边界以垂向龙凤溪的冲沟为界;前缘位于龙凤溪右岸线一带,高程 ~。 前缘宽,后缘宽约 ,南北纵向长约 ,面积约 179。 10 4m2,厚度 ,其体积 179。 10 4 m3。 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主滑方向 NW25o。 滑坡变形特征 据可研勘查报告,179。 179。 滑坡从 1998 年 6 月起开始变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破坏速度有所加快,滑体内陆续产生了大量的变形破坏形迹,其主要表现为地面裂缝、地表位移与下沉、公路及堡坎位移毁坏及局部产生小型滑塌严重等。 根据这些滑坡变形破坏形迹空间分布及变形破坏强度的不同,可分出滑坡中前部和滑坡后缘两类变形部位。 滑坡中前部处于龙凤溪枯洪水位变幅带,变形主要表现为小规模的滑塌及地面裂缝,小规模的滑塌分布于 滑坡前缘岸坡一带,滑塌体规模一般为150~ 500m3。 1998 年 69 月暴雨引起龙凤溪河水上涨,沿枯水期水线一带(高程 以下)形成坍滑,在滑体前部形成多条拉张裂缝,拉裂缝长 7~13m,宽大 10~ 20cm,走向 135176。 另有多处小规模滑体(其方量小于 500m3),横宽小于 8m,纵长小于 10m,厚度小于 6m。 滑坡后缘一带 2020 年前后变形强烈,主要表现为地面裂缝、厂房拉裂破坏、浆砌条石挡墙开裂外凸、围墙倒塌等。 2020 年 5 月前,因修建摩配车间,在滑坡西侧修建重力式挡墙。 挡墙未按正规要求设计,无排 泄孔。 挡墙基础置于冲洪积土层上,其墙后部开始大量回填,未分层夯实,回填厚度大于 10米,在雨水作用下,回填土沉陷,导致已建重力式挡墙大部分倒塌,并引起地基土(挡墙外侧)鼓起、变形,后缘地面出现拉张裂缝,长 25~ 65m 左右,锯齿状,略呈弧形,凹形方向 45176。 左右,为保证车间安全,摩配厂在其挡墙外侧一带进行临时处置,但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摩配厂简易监测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滑坡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其变形有逐年加剧之势。 179。 179。 滑坡整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滑坡西段及中前部局部滑动,滑面尚未贯通,潜在滑面(带)追踪堆积 体与下伏基岩面的接触带发育。 179。 179。 滑坡尚未形成贯通性滑动面,滑体将沿着基岩顶面产生滑动。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滑体 滑坡体主要由 第四系人工填土 ( Q4ml) 、冲洪积层( Q4 al+pl) 组成, 滑体厚度变化较大,总体呈前部较薄、中后部厚的特征。 滑体西段中后部表层由素填土组成,褐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局部含 5%~15%的砂、泥岩块石,下部为残坡积粉质粘土。 而中前部主要为冲洪积粉质粘土,其砂质较重。 填土主要分布在永发摩配厂,厚度 ~ ,据访问,填土是在八十年代平整厂区场地时 堆填的,建筑物基础基本都放在冲洪积层上, 1998 年特大洪水后,发现该区出现滑塌变形,填土对滑坡的主要影响是,地表水容易入渗地下,降低了滑体土强度和增加滑体重量,目前大部分已经进行防渗处理。 滑体东段物质为褐黄色残坡积粉质粘土,可塑~软塑状。 含少量砂、泥岩碎石,碎块呈次棱角状,无规律排列。 在侧缘局部有架空现象和小型土洞。 前缘洪水涨落带有冲洪积粉质粉土。 滑带(面) 据勘查报告,滑坡西段滑带斜切中后部人工填土和中前部冲洪积粉质粘土,滑带中物质以粉质粘土为主,软塑 —— 可塑状,滑带厚度 4~ 18cm,滑面倾角 6~ 15176。 ,滑面埋深 ~。 滑坡东段滑带物质为粉质粘土,软塑状,滑带厚度小于 20cm,滑面倾角6~ 18176。 ,滑面埋深 ~。 滑床 滑坡东西两段滑床物质组成差异明显。 滑床西段呈弧形,后部倾角陡,前部较缓,略呈反翘,物质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后缘为人工填土,前缘局部有砂岩组成。 滑床东段呈弧形,中后部倾角较大,前缘倾角相对较小,滑床物质以泥岩为主。 滑坡水文地质 勘查区位于龙凤溪河南岸 ,是地表水排泄区。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岩类隙隙中,以生活污水及大气 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其水量贫乏。 滑体透水性差异大。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 Ca2+型 ,其 PH 值 ~,为弱碱性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如下: 地层岩性:滑坡区内地层由人工回填土层、冲洪积层、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下伏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新田沟组泥岩组成。 回填土厚度大,结构松散,地表水易入渗,是地下水的良好径流通道,而粉质粘土受降雨入渗、河水长期浸泡后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急剧降低,且滑坡前缘这种土层很容易被洪水冲刷带走。 这种地层的组合为堆积岸坡 的滑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地形地貌 滑坡区为河流切割的低山地貌,坡体前缘发育冲沟,切割数米不等,坡顶及坡脚较陡,坡体中部较缓,加之龙凤溪洪水深切和侧蚀,更是加速了岸坡的变形破坏,坡体前缘临空,为进一步形成滑坡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 在三峡水库畜水至 175m 后,河水侧蚀及浸泡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水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 区域内降雨量大,并集中多发大暴雨,雨水下渗,龙凤溪河水位不断升降,不但降低滑面的抗剪强度,还提高了滑体重量,产生动水压力等,为滑坡的最后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主要表现为斜坡后部大量堆填土,并修建建 (构 )筑物,使斜坡后部荷载大增,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179。 179。 滑坡的变形受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和物质组成等因素控制;而工程建设不合理堆填土加载,降雨和地表水入渗,河水侧蚀及涨落形成动水压力等均起到重要的诱发作用。 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根据《 179。 179。 滑坡勘查报告》 ,对滑坡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 1 、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滑体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其天然含水量为 %,天然重度为,颗粒密 度 ,孔隙比 ,饱和度 %,塑性指数 ,垂直渗透系数。 滑体土天然快剪峰值标准值C=28kPa,φ =176。 ,天然快剪残余标准值 C=21kPa,φ =176。 ,饱和快剪峰值标准值 C=23kPa,φ =176。 ,饱和快剪残余标准值 C=18kPa,φ=176。 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统计见表 4表 42。 表 41 滑体土物理性质统计表 土体 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含水量 (% ) 重度 (kN/m3) 颗粒 密度 (g/cm3) 孔隙比 (e) 孔隙率 (% ) 饱和度 (% ) 液限 (% ) 塑限 (% ) 液限 指数 塑限 指数 天然 饱和 滑 体 粉 质 粘 土 试 验 数 据 ZK11 23 ZK41 ZK51 TJ11 13 数据个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平均值 表 42 滑体土力学 性质统计表 土体 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饱和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C( kpa) φ (176。 ) C( kpa) φ (176。 ) C( kpa) φ (176。 ) C( kpa) φ (176。 ) 粉质粘土 试验数据 数据个数 3 3 2 2 2 2 2 2 平均值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西段滑带土天然含水量为 %,天然重度为 ,饱和重度为,颗粒密度 ,孔隙比 ,饱和度 %,塑性指数。 天然快剪峰值标准值 C=,φ =176。 ,天然快剪残余标准值C=,φ =176。 ,饱和快剪峰值标准值 C=,φ =176。 ,饱和快剪残余标准值 C=,φ =176。 (见表 4表 44)。 东段滑带土天然含水量为 %,天然重度为 ,饱和重度为,颗粒密度 ,孔隙比 ,饱和度 %,塑性指数。 天然快剪峰值标准值 C=,φ =176。 ,天然快剪残余标准值C=,φ =176。 ,饱和快剪峰值标准值 C=,φ =176。 ,饱和快剪残余标准值 C=,φ =176。 (见表 4表 46)。 表 43 西段滑带土物 理性质统计表 土体 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含水量 (% ) 重度 (kN/m3) 颗粒 密度 (g/cm3) 孔隙比 (e) 孔隙率 (% ) 饱和度 (% ) 液限 (% ) 塑限 (% ) 液限 指数 塑限 指数 天然 饱和 滑 带 粉 质 粘 土 试 验 数 据 ZK52 ZK81 ZK91 ZK12 ZK3 ZK42 数据个数 6 6 6 6 6 6 6 6 6 6 6 平均值 表 44 西段滑带土力学性质统计表 土体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饱和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滑带粉质粘土 试验数据 ZK42 ZK12 ZK52 ZK81 ZK91 TJ12 数据个数 6 6 6 6 6 6 6 6 平均值 标准差 表 44 西段滑带土力学性质统计表 土体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饱和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C ( Mpa) φ (176。 ) 变异系数 标准值 表 45 东段滑带土物理性质统计表 土体 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含水量 (% ) 重度 (kN/m3) 颗粒 密度 (g/cm3) 孔隙比(e) 孔隙率 (% ) 饱和度 (% ) 液限 (% ) 塑限 (% ) 液限 指数 塑限 指数 天然 饱和 滑 带 粉 质 粘 土 试 验 数 据 TJ51 20 TJ52 TJ62 30 35 TJ71 TJ72 ZK61 29 93 数据个数 6 6 2 6 2 2 2 6 6 6 6 平均值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西段滑床以粉质粘土为主,前缘局部为砂岩;东段以泥岩为主,泥岩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47。 表 46 东段滑带土力学性质统计表 土体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饱和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C ( kpa) φ (176。 ) C ( kpa) φ (176。 ) C ( kpa) φ (176。 ) C ( kpa) φ (176。 ) 滑带粉质粘土 试验数据 TJ51 TJ52 9 TJ62 TJ71 TJ71 ZK61 数据个数 6 6 6 6 6 6 6 6 平均值 标准差 表 46 东段滑带土力学性质统计表 土体名称 土样 编号 天然 饱和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快剪峰值 快剪残余值 C ( kpa) φ (176。 ) C ( kpa) φ (176。 ) C ( kp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