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020 年末,全市就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4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5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 2 处,其它旅游景点 214处,旅游配套设施齐全,专职人员 9 万人,间接服务人员 40万人。 2020 年接待游客人数 万人,旅游创收 亿元,均占国内生产总值 9%。 ****直辖后 2020 年至 2020 年的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比例分别达 18%和 23%,其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旅游产业已成为 ****市的支柱产业。 形成了磁器口古镇、“万紫千红”旅游商品一条街等旅游特色商品市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20 年, ****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 1 亿人次,达到 亿人次,增长 %;旅游总收 入突破 500 亿元,达到 亿元,增长 %,相当于 ****市GDP 的 11%。 当地旅游部门还加大拓展境外市场,赴美国、日本等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并与美国、泰国、新西兰等国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2020 接待入境旅游者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和 %。 (三) ****区旅游业发展概况 ****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集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古老文明于一体,开发潜力巨大;地处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客源中转站 ****市主城区只有 46 公里, 是 ****一小时经济圈 重要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绕城高速公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17 页 路、渝泸高速公路 即将建成, 区内立体交通体系的不断 发展 , 使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 ****发展正加快融入****主城区。 ****旅游萌发于 1985 年,于 1987 年形成规模。 现已开发出 6 个游览片区 38 个景区、分布着近 200 个景点,景区面积 538 平方公里,占 ****幅员面积的 %。 ****区 已把旅游业作为 ****区 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强化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2020 年, ****区共接待游客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实现旅游综 合收入 亿元, 增长 %。 其中四面山接待游客 万人,同比增长 %。 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达 9200 余人。 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 、 旅游 市场预测 (一) ****区旅游 发展前景 ****地处长江黄金旅游热线两岸,同时位于三峡库尾,既是长江三峡大旅游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三峡连接“滇缅大西南旅游走廊”的中心接点,也是西安至张家界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一环。 东邻 ****市区,南连贵州,西接四川合江和 ****永川,可形成一条斜贯我国大西南的由若干国家风景名胜区组合而成的巨型生态旅游 走廊。 因此, ****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中、长线客源十分丰富,外线客源特别充足。 (二) ****镇旅游市场发展前景 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18 页 近几年, ****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 20 万 人 左右 , 随着景区投入 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与四面山风景区的环线通道建立后,****镇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 三、 停车场 建设规模 (一)停车需求预测 鉴于旅游出行停车需求与景区接待游客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旅游出行停车需求预测中首先依据规划预测得到计算期进入景区的游客人数,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景区旅游出行交通量进行预测,然后得到各景点旅游停车 需求规模。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旅游出行停车需求预测 旅游出行停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规模显然取决于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 因此,首先对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数量进行预测,然后结合对未来景区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从而确定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并以此计算得到景区未来停车需求规模。 ( 1) 景区未来接待游客预测 景区未来接待游客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如自身接待能力、景区最大容纳能力等。 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最大容量是指仅仅考虑自身的接待能力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也就是说,景区未来可能接待游 客规模的最大值,其实际接待的游客人数必然低于此标准。 可见,景区最大容纳能力可作为未来景区接待游客规模预测的重要控制指标。 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19 页 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最大容量指标一般可参考相应的景区规划报告。 2020 年 , ****镇接待国内外游客近 20 万人左右。 参考以上规模,同时考虑自身发展的前提下, 按 《 ****古镇旅游规划》 2010%增长速度计算, 预测 2020 年 ****古镇接待游客为 50万人次 /年 ,年均增长 20%,2020 年 将达到 64万人次 /年 ,年均增长 10%。 考虑到旅游出行具备明显的季节性或时段性特征,旅游旺季或高峰期旅游出行呈现 出行强度大、交通量水平高的特点,届时将对景区停车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们考虑了以景区旅游接待高峰日规模作为计算主要依据指标,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景区停车设施供给稍有富余。 在高峰日以及年均日接待游客的规模,具体结果见表 41,其中高峰日出行规模是参考我国现行节假日管理制度下景区游客高峰日出行规模占全年出行总量的比率计算得到。 表 41 2020 年 ****古镇 游客接待人数 2020 年 2020 年 年均日接待游客人次(人 /日) 高峰日接待游客人次(人 /日) 年均日接待游客人次(人 /日) 高峰日接待游客 人次(人 /日) 1958 10000 5479 15921 ( 2) 景区未来旅游出行停车需求预测 根据景区未来接待游客规模预测与景区未来接待游客出行方式分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0 页 担预测结果,可以大致换算得到未来一段时期内景区旅游出行车辆的规模。 对应于不同出行方式,最终游玩景区所采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是不一样的。 如自驾车中必然是小客车占据了很大比重,而其他方式则以中大型客车为主。 据此,参考其他已有景区现有资料,确定不同出行方式各交通运输方式构成比率,并结合景区主要运输车辆的核定载量及实际载量进行抽样调查,确定各类车型实载率,最终参 照以下计算公式得到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   ni PiCiTiAV 1 )(( ) 其中: V —— 景区旅游车辆总数; A —— 旅游人数; Ti —— 第 i 种公路出行方式分担率; Ci—— 第 i 种公路出行方式核定座数; Pi—— 第 i 种公路出行方式实载率; 常规停车需求预测中应有驶入率或者停车率对交通量可能存在停车需求进行测算,但对于景区而言,大部分旅游出行需求都是必须停靠每一个主要景点,同时必须在固定地点休息足够的时间。 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以上旅游出行交通量的停车率是 100%。 在 预测得到一段时期内景区未来旅游出行交通量之后,结合景区景点分布特征以及路网布局特点便可进行景区未来旅游出行车辆分布情况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个景区及接待中心的停车需求情况。 计算中,我们以长时旅游停车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1 页 需求规模测算主要接待中心旅游停车需求的大致规模,而以短时停车需求测算各景点旅游停车需求的规模。 具体结果见表 42 表 42 停车需求预测结果 2020 年 2020 年 高峰日停车需求 年均日停车需求 高峰日停车需求 年均日停车需求 1200 271 1932 760 (二)景区停车场规模计算 在得到景区停 车需求规模之后,便可根据不同车型停车 (本项目景区内主要为 12座和 19座的 节能环保 游览车为主) 需求进行景区停车场规模的计算。 由于停靠时间较长,长时旅游停车需求及地方交通量停车需求应保证其与停车位数之间一一对应,即长时旅游停车需求及地方交通量停车需求的总体规模即对应了未来景区满足以上需求所需要的车位数。 短时旅游停车需求则由于保持着较高的周转率,其停车需求与停车位数之间应有所转换。 短时停车需求场地规划借鉴了现有停车位数计算的方法,并对其中部分参数进行了修改。 考虑到景区接待时间有限以及各个景区游玩时间的不同,我们 将周转率指标用作景区开放时间与游客平均游玩时间的比值作为替代,具体公式如下。 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2 页 niijjjtTVN0 其中: jN —— 特征年 j 所需的短时停车车位数(辆 /日); jV —— 特征年 j 的预测交通量(辆 /日); jT —— 特征年 j,景点的开放时间长度(小时),即景点 it —— 游客在景区某一景点的停留时间(小时)。 根据以上公式,整 理得到 ****古镇 接待中心 停车场规模预测指标 近期标准车位 为 1200个 , 建筑面积 32020平方米。 四、 旅游服务中心 建设规模 根据 ****古镇现有游客接待设施,本项目 游客接待中心 建筑面积3139 平方米, 游客换乘中心 2450 平方米, 包括旅游信息 咨询 区、景区风光展示区、售票区、 旅游商品销售 区、餐饮住宿区、导游服务区及其他服务区 ; 修建游人码头 80 米,码头连接公路 100 米 ,码头管理用房60平方米以及码头停车场 200 平方米; 购置 节能环保 观光游览车 40 辆 ,观光游船 7 艘。 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3 页 第 五 章 项目 选址与 建设条件 一 、项目 选址 (一)选址原则 旅游服务中心 的选址要受景区游人容量布局的影响。 一般游人容量相对集中的地点主要在景区的入口处,景区内部交通换乘处和重要的节点处。 因此, 旅游服务中心 也多座落于此,便于向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使更多的游客了解景区及相关情况。 旅游服务中心 的选址, 应注意到水源、电能、环境保护、地理条件、抗灾等基础条件是否具备,因 旅游服务中心 是人口聚集区,能源和安全保障尤为重要,同时应 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 便于人流疏散, 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 ,既节约费用也可以原有服务设施连为一体。 旅游服务中心 的选址 应 避开 易发生 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同时还要分析 检测 所选位置的 自然 生态环境,应因地制宜, 使 旅游服务中心 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尽量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 自然环境 的损伤或改造。 尤其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风光区等以自然风景取胜的景区,更要引以为戒。 旅游服务中心 是 景区的主要的服务场所,集信息发布、风景展示和对客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 旅游服务中心 往往会聚集大量人群,所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4 页 以,应具备一定面积的空旷的广场,这不仅便于人群出入和疏散,而且利于旅游车辆的停放。 在选址时,应选择 地势平坦、 面积较大、空间广阔的地方, 使其能够 容纳大量 的 游客和车辆。 (二) 实施地点 项目选址于 ****城区、四面山及 ****古镇的交汇处 —— 游渡河大桥两侧,距离 ****古镇仅几分钟的车程,是四面山 —— ****的必经之路,位置十分重要。 因此,在桥头附近设置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中心,使其成为各路游客的中转站,为整个区域以及 ****古镇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二 、社会、经济条件 (一)自然概况 ****区 ****镇是 ****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 ****区南部山区,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东临蔡家镇,西接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南靠四面山风管委,北 连蔡家镇,北距 ****市区 128公里, ****区 城 区60公里,是典型的山区镇,重点的林区镇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镇幅员面积 156平方公里,辖 6 个农业行政村和 1 个社区居委会,38 个经济合作社, 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29056 人,其中农业户 8232户,农业人口 24857 人,农业劳动力 14477 人。 耕地面积 21356 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 ,粮食亩产 651公斤。 古 镇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 第 25 页 在全镇旅游驱动战略的带动下,近几年, ****镇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状态, 2020 年 地区 生产总值实现 27599 万元, 同比增长 28。 6%;在旅游业的 带动下, 全镇三产业发展 迅猛 ,全年生产总值 7423 万元,同比增长 30。 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790 元,比上年增 21%; 财政收入完成 147万元 , 同口径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12228 万元 ,比上年增长%。 三 、 自然 条件 气候 : 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