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面设计规划,其布局应功能公区分布合理,医疗、生活区分开,消防通道、院区线路要畅通,洁污线路清楚,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 医疗、医技区应置于平面的主要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交通干道; 不同部门的交通路线应避免混杂交叉,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设备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后勤供应区用房应位于医院基地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或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应为医疗、医技区服务,联系方便,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风减少管道能耗;晒衣场与 晒中药场地均应不被烟尘污染;停尸房宜设在基地下风向的隐蔽处,并避免干扰住院病人,有方便的路通院外; 卫生院职工宿舍等生活用房 ,应与卫生院功能区分开布置。 二、项目改扩建布局及规模 13 巴仁哲里木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规模内容按照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的建设内容的标准要求,结合卫生院地形实际,门诊综合楼必须设有合理的功能室。 扩建规模为:扩建门诊综合楼 1500平方米。 三、主体建筑及功能 扩建门诊综合楼 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及国家有关建设规范所提出的一般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巴仁哲里木镇中心卫生院门诊 综合楼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层数为 2层,室内净高 ,室外走廊宽度不小于 米,方便于担架车或担架的回转、各功能室开间尺寸要符合设计及卫生要求。 主要楼梯须符合防火、防震要求,宽度不宜小于 ,楼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米。 楼内卫生间布置楼梯平台上。 (附平面布置方案图) 根据巴仁哲里木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和特点,扩建的门诊综合楼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功能划分为: 一层:建筑面积 810平方米,布置为注射室、诊室、药房及收费室、挂号大厅、急诊科、 CT室、 X光室、医护办公室、 卫生间等。 二层 :建筑面积 690平方米,布置为手术室、治疗室、 B超 室、心电图室、检验室、医护办公室、消毒室及卫生间等。 14 第六章 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一、组织结构设置 巴仁哲里木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后,由于多种业务工作的开展及病床数的增加,组织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内设机构。 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充实业务科室卫生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达到运转协调、高调、高效。 组织机构如下: 二、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按病床数的 1: ,按 1: ,人员编 制定员为 43 人左右。 目前,巴仁哲里木镇中心卫生院有职工 31 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92%。 在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需增加配备医务及管理人员 12人左右。 中心卫生院院长 业务副院长 后勤副院长 医管科 办公室 总 务 财务科 供应室 外 科 产 科 妇 科 儿 科 急诊科 蒙医科 五官科 放射科 检验科 门 诊 防保科 口腔科 理疗科 住院部 内 科 15 第七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 一、环境保护 本项目主要产生废水、固体废物、放射线等。 废水、污水主要有: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及探视家属的冲厕、 盥洗、排水和楼内卫生排水;门诊病人、陪同家属及医护人员清洗、冲厕等排水;化验、手术等医疗科室的排水及污物间排水;营养厨房和各类人员就餐产生的含油污水。 参照国家规定每张病床每于可排放废水量为 40公斤,按照 30张病床计算,每年排放病原体废水量为: 30 床 40 公斤 /床 /天 360 天=432020公斤。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生要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棉签、纱布等,按国家规定每床年固体污染物排放量为:一次性注射排放量 ㎏ 、一次性输液器排放量 ㎏ 、棉纤排放量 ㎏ 、沙布排放量 ㎏。 年固体废物总量为 10678㎏。 放射线及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保护措施 废水。 采用消毒处理,参照国家卫生部及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进行三级处理,即:沉淀、过滤、消毒。 采用目前较为成熟、可靠的二氧化碳消毒法,采用的处理方法达到国家允许的病原体 16 废水排放标准,细菌总数最多 100 个 /ML,大肠菌群最多达 3 个/L。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如下图) → → → →→ → → →定量沉淀投药混合消毒乡镇下水污水前处理生物处理沉淀 固体废物采取焚和填埋的方法处理; 放射科的布置,要求与其它部门有隔离保护措施和防护设备,放放射线的排放 达到国家标准; 设置兼职环保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随时了解质情况,定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三、消防 建设地四周均有主干道、次干道、消防通道,消防水池设于室外。 室外消防用水由镇管网直接按供给,乡镇给水干管引入二根 DN50 进水管,在主体建筑周围均匀布置室外消防栓,在室内全理布置消防设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中心卫生院定为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