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置及展布范围和规模; 2) 河谷各段横剖 面 的形态,峡谷“ V”、宽谷交替情况,谷坡(岸坡)形态(凸坡、凹坡、直坡、阶梯状坡等)、坡度和高程,向地形分水岭过渡的特征,两岸山体厚度、完整程度和差异性。 3) 河谷底和河床宽度,河漫滩发育分布及其特征; 4) 简 述 河流阶地发育分布及其特征,着重论述各级阶地面的绝对、相对高程,长宽、坡向、坡度,阶面起伏情况和切割程度,阶地面纵横方向的异常现象。 阶地的地质结构(组 成物质、岩性、厚度及成因),判别阶地类型(侵蚀的、基座的、堆积的),各阶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d) 物理地质作用(现象) 概述区域内各种物理地质作用(现象)(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类型和发育规律及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 a) 简述区内地下水类型、分布情况和埋藏条件; b) 简述相对隔水层、透水层的分布,含水层的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 7 的水力联系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c) 说明水的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工程地质概况 地层岩性 简述库区分布的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简述库区分布的地质构造形迹发育分布特征。 地形地貌 简述库区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表水系发育分布特征。 a) 对非岩溶库区应着重论述库周地形分水岭的高程、山体厚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位置、规模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b) 对可溶岩库区应论述下述岩溶地貌发育特征: 1) 主要地表岩溶形态的分布位置、高程、规模及特征; 2) 峰顶、洼地、溶洞等与河谷阶地发育比较 ,按高程进行分级、分层; 3) 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① 岩溶发育与岩性的关系; ② 岩溶发育与断裂的关系; ③ 岩溶发育与地壳运动(阶地)的关系; ④ 岩溶发育与地表水系的关系。 水文地质 可根据岩性及结构与地下水赋存关系进行分类,并论述各类地下水分布层位及水位动态特征,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相对隔水层、透水层的分布情况特征。 a) 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分类 1) 孔隙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河谷及两岸阶地和岩溶洼地; 8 2) 裂隙水:赋存在什么地层; 3) 岩溶水:按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透水性能分为二组 : ① 裂隙 —— 岩溶水:以溶洞水和地下河为主,如库区 C3m、 P1m 等较纯灰岩地层; ② 岩溶 —— 裂隙水:以岩溶裂隙含水为主,如库区 C2d、 D2d 等地层。 b) 岩溶地区地下水概况 岩溶地区尚应论述地下暗河、泉水的发育分布位置, 地下暗河的补给及排泄规律, 上、中、下游(天窗、溶洞)的地下水位高程、出口流量及其变化特征。 水库 主要 工程地质 问题 水库渗漏 a) 水库渗漏包括水库向低邻谷、下游渗漏和坝基与绕坝渗漏(其中坝基与绕坝渗漏问题安排在坝址工程地质问题内编写),对于水库渗漏问题的评价,应在分析前述( 节)水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掌握以下基本资料: 1) 水库类型(平原河谷、平原和峡谷型河谷、狭谷)及河湾发育分布情况; 2) 水库两侧山体厚度、高程、单薄分水岭分布位置、厚度及岩体透水性; 3) 水库两侧邻谷及其最枯水位高程; 4) 水库两侧与邻谷之间的河间地块的地貌特征(长、宽、地面高程)、岩性和构造特征(第四系砂卵砾石层、断裂和影响破碎带及岩溶发育带分布位置、规模及其透水性); 5) 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高程 和水位变化特征; 6) 水库两侧相对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及隔水性能。 b)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不存在向邻谷渗漏: 9 1) 邻 谷底或邻谷最枯水位高于正常高水位; 2) 水库周边有连续、稳定、可靠的相对隔水岩层隔水,构造封闭条件良好,相对隔水岩层分布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 3) 河间地块的地下分水岭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河间地块地下水分水岭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但河间地块分水岭宽厚、无强透水的砂卵砾石层、断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通向库外的岩溶通道,经估算水库壅水后的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正常蓄水位者。 c) 有下列情况 之一者,一般存在水库向邻谷或下游渗漏: 1) 库区有伏流段或有明显的河水漏失现象,河流上、下游流量出现反常现象;或河水补给地下水,两岸或一岸存在贯通坝址上、下游的纵向通道和有明显的地下水凹槽者; 2) 库水位高于邻谷河水位,河间地块无相对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岩层已被断裂严重破坏,不起隔水作用,岩溶发育,又无地下分水岭; 3) 库水位高于邻谷河水位,河间地块地下分水岭低于水库水位,在正常高水位以下有强透水带(第四系砂卵砾石层,断裂破碎带及岩溶管道通向库外)者。 d) 水库渗漏类型 可按地下水贮存和运行条件分为: ①库水沿古河道砂卵砾层渗漏,②库水沿松散的强透水层渗漏,③库水沿层状岩层中相对透水层渗漏,④库水沿基岩裂隙渗漏,⑤库水沿断层破碎带渗漏 ,⑥库水沿岩溶管道渗漏六类。 其中上述①类多发生在平原型水库的河湾地段,②类多发生在平原型水库的河间地块,③类多发生在平原和峡谷型水库的两侧有低邻谷地带,④类多发生在峡谷型水库有单薄分水岭地段,⑤类多发生在峡谷型水库两侧有低邻谷地段,⑥类多发生在峡谷型水库有低邻谷地段。 e) 水库渗漏量估算: 水库渗漏计算一般是选择顺渗漏方向具有代表性的剖面上进行。 计算前应通过认真细致的勘查 工作,查明渗漏边界条件,确定计算参数,然后利用地下水动学的公式估算,详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第 699 页库 10 区渗漏估算公式。 f) 水库渗漏的防治措施: 据国内经验,水库防渗措施有防渗帷幕灌浆、粘土铺盖、砼堵塞、砼截水墙„„等,可选择使用。 水库浸没 a) 概述 说明水库周边及其邻谷地区农田、城镇、工矿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地段的位置、高程、地形地貌,第四系地层岩性、岩相特征,厚度、基岩和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和埋藏深度,地下水类型、水化学成分、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 ,毛细管 水上升高度,土壤含盐量等。 b) 水库浸没预测 在分析前述 ( 节 )水库区地形、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预测水库可能浸没区的位置、范围及浸没类型(农田、城镇、矿产等); 1) 浸没评价应根据 GB 5028799 规范附录 C 条文,分为初判和复判两个阶段进行。 浸没的初判应根据附录 条规定圈定不会发生浸没的地区,根据 条规定圈定可能浸没地区; 2) 浸没预测时,根据可能浸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若干条垂直于水库库岸的地质剖面进行潜水位壅高回水位计算,然后圈定潜水壅高回 水位埋深范围值,再根据各类地区的潜水回水位埋深值小于浸没的临界地下水埋深时圈定浸没范围; 3) 库岸地下水位壅高水位的水文地质计算: 宜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第 680 页~ 683 页的有关地下水壅高计算原则及计算公式。 b) 浸没区的防治措施 1) 降低地下水位,结合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壅水预测结果,建议对浸没区布设排渗或疏干工程; 2) 对城镇地基加固工程措施及农业改制(改变作物种类和耕作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11 库岸稳定 库岸稳定可分库岸结构类型、自然岸坡坍滑情况、岸坡稳定预测及岸坡防护四条进行论述: a) 库岸结构类型: 1) 按地质结构对库区岸坡进行分类(如土质岸坡、岩质岸坡、岩土质岸坡),说明各类岸坡的分布位置,岸坡坡度及其高度、岸坡上岩、土层结构及性状和水文地质条件; 2) 对于土质岸坡,除说明一般土层的岩性厚度、结构和特点外,对特殊性土层(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及其他性质不良的土)构成的库岸,应着重说明库水促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的湿陷、崩塌、滑坡以及其他库岸变形等问题。 3) 对于岩质岸坡,除说明不同库岸不同岩体的 结构特征和组合关系外,应着重说明近坝库岸一些变形边坡,如古滑坡、蠕动变形、张裂变形等不良现象。 分析评价其蓄水后的稳定性,并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 4) 对岩土质、岸坡,可参照上述两种岸坡论述。 b) 自然岸坡坍滑情况 对已变形的岸坡应论述岸坡变形分布位置、范围、体积,变形类型、地质结构、滑动面及主要控制结构面的产状、物理力学特性及地下水动态、评价水库蓄水后复活的可能性、危险性及防护措施。 c) 水库坍岸预测 1) 水库坍岸预测方法较多,对土质岸坡有计算法、作图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试验方法等,它们都属于半论理、 半经验性质的,各具特点,多数采用计算法。 对于岩质岸坡坍岸预测主要用分析法。 2) 水库坍岸预测分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两种,初设 (可研 )报告阶段应采用长期预测公式计算(详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第 689~ 692 页)。 ① 均质土库岸坍岸最终宽度的公式: St′= N[(A+hP+hB) ctgα +(HhB) ctgβ (A+hP) ctgγ ] „„ (8110) 12 如果库岸前一级阶地或漫滩上有淤积浅滩时,均匀土库岸坍岸宽度按下式计算: St= C ctgθ +(PC+hB) ctgα +H ctgβ +P ctgγ „„„„ (8111) ② 非均质多层结构地段岸坡坍岸,最终宽度计算公式: St= (bB+hP) ctgθ +(B+hB+hP) ctgα +nii1mβ i ctgβ ib ctgγ „„„„„„„„„„„„„„„„„„„„„„„„„„„„„„„ (8112) 上三式中: St—— 坍岸带最终宽度 (m); A—— 库水位变化幅度 (m); N—— 与土的颗粒大小有关的系数,粘土为 ,壤土 ,黄土 ,砂土 ,多种土质岸坡应取加权平均值; hP—— 波浪冲刷深度 m,相当于 1~ 2 倍波高,中小型水库一般采用~ ; hB—— 浪击高度或浪爬高 (m);大体为 ~ 倍波高,对细粒土,如粘土取小值;对粗粒土,如粗砂砾石取大值; H—— 正常蓄水位以上岸坡高度 (m); α —— 浅滩冲刷后水下稳定坡角 (度 ); β —— 岸坡水上稳定坡角 (度 ); γ —— 原始岸坡坡角 (度 ); c—— 为淤积浅地高程与一级阶地或漫滩面高程的差值 (m); b—— 松散岩层 (土层 )底板至正常高水位的距离 (m); mβ i—— 水上岸壁第 i 层土的厚度 (m); β i—— 第 i 层岸坡坡角 (度 ); n—— 土层层 数。 ③ 岩质岸坡坍岸预测 岩质岸坡坍岸预测尚无固定公式进行计算,可根据河谷地貌、岩体结构、岩层产状和断裂面的产状变化、岩体抗冲刷能力的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坍岸范围,着重注意顺向坡库段 ,岩层面或断层面倾角 15176。 ~ 60176。 13 的软弱结构面及其软弱夹层,加上岸坡顶上的卸荷裂隙切割岸坡岩体,在库水的作用下,降低各结构面的力学强度,易产生坍岸。 d) 水库坍岸的防治 对预测坍岸较严重而又有村庄、城镇、工矿企业,或有良田地段,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治水库塌岸,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抛石、草皮护坡、砌石护坡、护坡墙、顶坝和防 波堤等措施。 水库淤积 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泥砂)径流的来源和范围。 造成水库淤积的固体(泥砂)径流来源问题,是与库区岩性、地貌及动力地质作用有关,因此本节应论述库区周边基岩出露情况,土层分布范围、厚度、组成、结构及特征,库区周边冲沟发育情况,库区周边及上游植被发育情况;库区周边泥砂流,露天采矿及人工堆碴,库岸变形破坏以及库周斜坡的坡流冲刷物质等,从而评价水库淤积的可能性及其影响水库运行的程度。 防治措施: a) 泥砂来源地区开展水土保持,整治冲沟、植树种草,加固库岸不稳定地段; b) 也可以在库区上游泥砂来源最严重的支流、沟谷上修建拦泥砂库; c) 建议坝址设置排砂设施。 水库诱发地震 应说明库区地层岩性,所处构造部位、地震地质背景,有无活断层贯通库内及其规模大小与正常蓄水位的关系,评价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以及位置和强度。 对有较强烈诱发地震可能的水库,在报告中应建议在水库蓄水之前 1~ 2 年设立地震预测台,方便预告场地内地震情况。 根据目前国内外地质资料统计,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有构造型和非构造型两类: a) 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综合地质条件有: 1) 块状或厚层状坚硬岩 体组成的库 段 ; 14 2) 库、坝区有区域性断裂通过; 3) 库、坝区有活断层,尤其是它的端点、交点、拐点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