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综真题 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内容摘要:

1、第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案】B【解析】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 2. 某种物质可插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 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 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 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 三项均正确;因 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 项错误。 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案】D【解析】胰岛案】C【解析】一般情况下 2、,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可见光不包括红外光和紫外光。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除以甲地面积,以甲地面积,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精卵中不存在G、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 3、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对等位基因位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9.(10分)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0)、0)和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 1之前, 4、如果那么。 (3)如果在时间t 2时,向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 3时,          ,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5、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高温酶已经失活       (4)蛋白质或    高效性、专一性【解析】 (1)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40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 B 组控制的温度是 40。 (2)A 组控制的温度是 20。 在时间 6、果 A 组温度提高 10,因酶的活性增强,则 A 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快。 (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 3 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  组的酶因高温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 组产物的总量不变。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7、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达到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31. 8、(8分)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距日光灯的距离(0 遮光* 100 80 60 40 2050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 实 验 中 , 50号 试 管 的 溶 液 9、 是 浅 绿 色 , 则 说 明 2至 7号 试 管 的 实 验 结 果 是 由           引 起 的 ; 若 1号 试 管 的 溶 液 是 蓝 色 , 则 说 明 2至 7号 试 管 的 实 验 结 果 是             ( 填 “可 靠的 ”或 “不 可 靠 的 ”)。 (2)表中          (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nbs 10、p;。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答案】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可靠的     (2)黄色   试管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致试管内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5 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与对照组 1 号试管的相同,均为浅绿色,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2.(12分)某种 11、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者用F、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           &n 12、bsp;。 (3)若无毛黄肉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n 13、bsp;。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 (1)有毛      黄肉       (2)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 种【解析】 (1)由实 14、验一:有毛 A 与无毛 B 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 A 与黄肉 C 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 A 与黄肉 B 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 1:1”可判断黄肉 B 为杂合的。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3)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为 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 15、知:实验三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 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实验二中的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 和 是 苹 果 醋 生 产 的 第 一 阶 段 , 在 酵母 菌 细 胞 的 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 在 酵 母 菌 细 胞 的 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