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2016.03)word版内容摘要:
1、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生物试卷5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号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一定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 B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C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2植物叶表皮上气孔开闭与含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的 天产生,只在夜间消耗B保卫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均可进出细胞C夏季中午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停止同化 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和全能性3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不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胰腺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D上述调节机制既保证胰腺及时分泌又可减少物质能量的浪费4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 3、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 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D常取大蒜幼苗根尖做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可观察染色体分布和数目29 (17 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 4、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 )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首要指标。 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 实验设 8h / d (小时/天) 、12h / d 、16h / d 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 6 组,共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 35 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 5、(植物感受外界光照条件变化的受体)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 1、图 2 所示植物体中 3 赤霉素)主要作用是细胞伸长,落酸)主要作用是细胞分裂。 在一定范围内,图 2 中两对激素的比值较大时会植物生长。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并影响了,进而使代谢强度。 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30 (17 分)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 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 6、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基因,据此判断 1 F 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 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茎叶无毛黄瓜的果实均无刺,推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推测 :这两对性状由 控制,但在表现出的性状不同。 推测 :这两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 生配子的过程中。 研究者通过基因定位发现,控制普通黄瓜茎叶有毛和控制果实有刺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且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刚毛和果刺的内部构造一致,从而证实了推测(/ ) ,这说明性状是的结果。 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茎叶有无刚 7、毛(相关基因用 G 、g 表示)的基因与控制果实是否有瘤(相关基因用 T 、t 表示)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推测非等位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即基因会抑制基因发挥作用。 为证实推测,研究者分别从 P 、果实表皮细胞中提取核酸进行检测,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条带代表有相应的扩增产物)。 比较(两组)的结果即可为的推测提供分子学证据。 31 (16 分)目前认为化疗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来杀死癌细胞。 顺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癌细胞易产生顺铂耐药;双氢青蒿素也具有抗癌作用。 为研究双氢青蒿素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癌细胞不受机体控制,能迅速生长和。 本实验选用患者的 8、耐顺铂肺腺癌细胞,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应含有,此外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顺铂,目的是。 将上述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的双氢青蒿素处理,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24 小时后均换为含 1g/养 36 小时后收集细胞,观察并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结果说明。 研究中常用 值表示细胞的耐药程度且二者呈正相关。 经检测, 对照组为 综合分析,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有。 为进一步揭示双氢青蒿素对顺铂耐药性影响的机制,研究者检测了肺腺癌细胞中与凋亡有关的两种蛋白表达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双氢青蒿素 9、可能通过_ 因表达和_因表达,从而逆转顺铁耐药。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 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 g) 与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 B中 成 、均为放热过程 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 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 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 燃烧生成 反应釜加大量 ,通过化学反应“ 除掉”金属钠D向反 10、应釜滴加 5 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 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 水产生气体: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 和“ 试管中的物质 ”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铁片均未被腐蚀B用 溶液检验铁片 、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的电极 11、反应式为25 (17 分)有机物 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 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 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D 的分子式为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DY 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 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60, B 、M 均能与 应产生 M 是。 BD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中均含有酯基b乙二醇可通过 的路线合成cC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E 中不含羟基。 XE 的反应类型是。 E 的结构简式是。 若 X 的聚合度 n1,有机物 A 只存在一种官能团, A 的结构简式是。 聚合物 12、P 的结构简式是。 26 (12 分)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 经由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 过程如下: 过程:将 离出去,目的是提高。 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在压强 ,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 ( T 曲线如图 1 所示。 若将压强由 大到 在图 1 中画出 ( T 曲线示意图。 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他条件不变时,过程在不同温度下,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 t 曲线如图 2 所示。 比较温度 大小关系是,判断依据是。 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它允许电子、O 2同时透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作时, 2O 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在 13、侧反应(填“ a ”或“ b ”),在该侧 释放出 反应式是。 27 (14 分)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持意义重大。 红酒中添加一定量的 以防止酒液氧化。 这应用了 性。 某水体中硫元素主要以 32 形式存在。 在酸性条件下,该离子会导致水体中亚硫酸的浓度增大,原因是。 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滴定时, 用析出 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反应 所得 作用是。 滴定终点时,100水样共消耗 准溶液。 若消耗 1准溶液相当于 2的质量 1g ,则该水样中 2 的含量为。 微生物燃烧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 2 的反应式是。 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原因是。 28 (15 分)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 否反应产生 验操作和现象: 现象 i 中的白雾是 ,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分析现象 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a加热 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 液检验现象 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 黄色气体含有。 除了氯气可使 B 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理综卷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2016.03)word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