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大连市甘井子区体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提升城市体育形象 大连市民历来有体育健身的传统,足球 、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体育运动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体育城市水平不仅要靠竞技体育的代表,更依赖全民健身的培养和带动。 随着大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市民在休闲、健身、文化娱乐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大连市尚无辐射全市的中心体育场馆,且大多数区域性或社区性的场馆设备老化,场馆设施水平较低,经营状况不理想,使得市民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足,不能 满足群 8 众热切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愿望。 没有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公共体育设施,市民的基本体育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基本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大众体育的参与率和 忠诚度也不会有显著的提升;同样,没有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并存的经营性体育设施,就没有活跃的大众体育消费,就难以形成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 而大连体育中心的一系列场馆建设,将使大连市体育设施发展水平快速攀上新台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连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带动市民参加体育建设运动的热情,提高大众身体素质。 同时, 大型体育场馆是城市中的特殊建筑,据有其它建筑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连市 体育场 的建设 将以其独具特色的外形、高水平的建设标准和完备的功能成为大连市标志性建筑物, 成为大连市体育形象的新代表。 综上, 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一)需求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 (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体育产业历经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体育事业突飞猛进,成就引人注目。 以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文化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其中群众体育取得了重要进步,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围绕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场地、健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体育活动的“三边”工程,新时期全民健身的实施成效显著,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 群众体育的大 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明证。 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1984 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在 20xx 年悉尼奥运会、 20xx 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取得历史性跨越; 20xx 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与实力,令世人惊 9 叹。 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 2310 个,创超世界纪录 1195次, 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竞技水平 ,我国 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大国,竞技体育的大突破是“国运盛、体育 兴”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体育场地、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突破,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衔接,更好的发挥其基础作用。 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 ( 2)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力强盛,我国体育场地和设施也在不断改善和增加。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 20xx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 850080 个,比 1995 年增长 38%,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 平方米。 群众体育组 织网络和骨干队伍发展壮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全国范围来看,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占全国体育场地数的 7. 13%。 最少的是西藏,占全国体育场地数的 0. 04%。 在全国的体育场地中,分布于城市市区的体育场地占总数的 28. 55%。 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场棺分布并不平衡。 广东省体育设施在总量、投入、人均面积及人均拥有量上均居全国首位,投入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总资金达 亿元,共建有各类体育场地 77596个,场地面积 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个。 20xx 年到 20xx 年,广东仅公共体育设施部分的投入就达到 亿元,新建全民健身广场 106 个和各类公共体育设施 15645 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城乡。 同时,广东各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建设了一大批与广东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较高档次和规格的既能承办国际综合运动会或顶级赛事,又能广泛满足全民健身的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 到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行政区域为主,社会、行业为配套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珠三角 9 个市均已建成了配套完善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 所有的县( 市、区)、街道(镇)、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 11 个地级市已建成了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和全民健身广场等大型体育设施;有 42 个县(市、区)的体育设施达到基本建 10 设标准,其他县(市、区)均建有 1~2 个大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80%的行政村也拥有体育活动场地。 广东省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其良好的体育设施建设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大量的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也拉动了周边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十分明显,尤其表现在体育设施的人均水平上。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10 万人 即 拥有 200个以上 , 新加坡体育理事会规划要求, 20 万左右的居民区必须要有一个体育中心,至少要包括: 3 个游泳池、 3 个羽毛 球 馆, 29 个网球场地, 6 个篮球场和一个健身室。 总体来看,我国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水平逐年提高,但体育场馆的建筑设计、数量、利用率和后期效益的发挥程度尚存在一定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特别是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和利用率水平还很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城市的体育场馆中,只有 %对社会全部开放, %的部分开放,而 %的体育场馆尚未开放。 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目 前基本全部开放,但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量的 %。 从居民活动点上看,目前平均每个街道、乡镇只有 个体育活动点,体育活动人数规模一般也仅为31~100 人,而且主要由锻炼者自发组成,同时缺少必要的体育社会辅导员的帮助,这些均无法满足城镇居民健身要求。 ( 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1)国家产业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从三个产业结构的划分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有增长潜力的产业。 而蓬勃发展的 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制的角度来看,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会日益受到重视和提升。 在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具体实施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和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将逐步走向更深程度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11 2)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 据国家信息中心资料显示, 20xx 年到 20xx 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人年均收入增长了 个 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xx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7. 3%,比改革开放之初的 57. 5%下降了近 20 个白分点。 按照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的牛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引致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体育消费,作为较高层次的发展消费需求和生活需求,从增长趋势看具有无限性。 相信随着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光明的前景。 大连市体育事业发展 的经济社会 环境 分析 ( 1) 大连市 社会 经济发展状况 近 年 来 ,大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详见表 31。 表 31 20xx 年大连 国民经济 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单位 1~12 月 累计同比增长 ( %) 生产总值 ( 初步核算) 亿 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 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亿 元 410 19 外贸进出口总额 ( 自营 ) 亿美元 出口总额 亿美元 进口总额 亿美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 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元 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加值 亿 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12 月 ) 元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 1~12 月 ) 元 资料来源:大连市统计局。 12 ( 2) 大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港口、中心城市 和旅游城市。 大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港口、海洋资源和科研等优势。 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整体水平和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大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 1) 发展目标 大连市的 “ 十一五 ” 规划将大连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大连将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加工制造业基础。 在战略部署上,通过深入 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兴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 城市建设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大连城市发展形态更趋合理、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更强、产业集聚和扩张力更大、城市环境更美,争取在 2020 年前后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平均水平,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科教发达、社会稳定的清洁、舒适、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名城。 这些发展目标为大连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包括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休闲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主城区发展方向 按照规划,大连市 将形成有一个中心城市、三个次中心城市、六个小城市、十一个重点、二十八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网络,构成沿两条轴线呈 “ V”型放射状组团式空间格局。 大连中心城市按照 “ 西拓北进 ” 的思路,西拓至旅顺、北进至金州,构筑 “ 两城 ” 的空间格局, “ 两城 ” 即主城区与新市区。 主城区由中心城区和旅顺口区组成,其中中心城区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组成。 主城区功能定位为行政文化中心、中央商务中心和现代产业区。 而新市区主要是以南关岭即将兴建的火车站为轴心形成的经济新区,其中该项目 所在的朱棋路新区位于大连 “ 西拓北进 ” 的重要节 点,具有 “ 东西联动, 13 南北齐飞 ” 的战略意义。 朱棋路新区一方面是中心城向北拓展的腹地,另一方面,向东连接金州区和北三市,向西联系旅顺口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而且与中心主城区未来的拓展的空间 ―― 主城区北部及西部规划的土羊高速公路沿线的北海组团、革镇堡镇、营城子镇等,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展连动之势。 该项目 ―― 大连市体育 场 选址在此,就是借其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契机,带动北部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 3) 交通规划 机场规划:大连机场是国际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也是东北重要的货运机场,但是周水子机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已不 能满足城市发展对航空运输业的需求。 经过综合分析多个机场拟选方案,规划三十里堡作为城市机场首选方案。 铁路规划:规划建设大连至沈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配合轮渡工程建设长岭子至羊头洼铁路正线工程、铁路到发场待渡场及栈桥等;建设庄河至岫岩、瓦房店经谢屯长兴岛、新城区至丹东的大丹铁路等铁路工程,其中大连到丹东铁路继续向北延伸至绥芬河,成为新的 “ 黄金海陆大通道 ” ;扩建金州南编组站,建设南关岭铁路客运站和大窑湾铁路编组站;同时,应加快铁路场站建设,构成功能完善、技术一流的现代铁路运输系统。 综上所述,根据《大连市城市 总体规划》,大连市主城区未来将向北拓展,形成新的城市居住区和中心区,大连市机场和火车站的向北搬迁也给北部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活力。 该项目所建设的 体育 场 ,正是顺应 “ 西拓北进 ” 的规划思路,拟落户城市北部的。 位居要冲,交通便捷,为未来新项目的启动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该地区还是大连市物流中心的重要节点,大量居民 “ 北移 ” 也会加快新区繁荣,这些都将为新的体育 场 的建设与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连市体育 事业 发展现状 与问题 ( 1)大连体育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连正在举全市之力 ,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周期、最有效的途径、最得力的措施把城市建设成为让大连人为之骄傲、国人为之赞叹、世人为之瞩目的经济强市、旅游名市、工业基地和体育名城。 近几年,大 14 连以此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使得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均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具体情况见表 32。 表 32 大连运动员在历届比赛中所取得的骄人战绩 1996 年 26 届奥运会 王军霞获得 5000 米金牌 20xx 年 27 届奥运会 丁美媛夺得一枚举重金牌,并破 3 项世界纪录 ; 姜翠华在第 27 届奥运会上,。20xx年大连市甘井子区体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