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护的接入。 安全自动装置 拉法基 ***工厂总降压站由于有自备发电厂,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期在来苏变电站 110kV 线路保护考虑配置低周低压解列功能。 调度自动化系统 根据 xx 电网调度机构职权划分原则,本期新建 110kV 拉法基 ***工厂总降压站属 ***供电局地调直接调度。 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远动信息应传送 ***地调,以满足调度对变电站运行状况实时监控的需要。 电能量计量系统 按照《 DL/T448202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和根据《 xx 市电力公司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110kV 拉法基 ***工厂总降压站的计量属关口计量,其计量点设在电源侧(即 220kV 来苏变电站侧)计量。 为便于生产成本核算,本工程在变电站进线处装设计量装置,并考虑变电站内部计量,如有其他多种性质的用电,还应考虑分别计量。 计量 用电流互感器与保护、测量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应各自独立,计量采用专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绕组。 电能表按双配置,采用三相四线制多功能电能表,电能表精度应满足电能量计量的要求,并具有双 RS485 串口输出。 每条进线的如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需量功率及其三种电能要传输到工厂 PCS,来苏站电能数据要传输回 ***工厂。 电能量信息应接入 ***供电局的电能量管理系统。 通信部分 110kV 拉法基变电站通信方案考虑双光纤通信方式,根据 ***局现有的光纤网络结构,在新建的 110kV 来苏-拉法基线路上 架设两根12 芯 OPGW 光缆,在拉法基总降站内增设 SDH STM4 622Mpit/t 设备一台,采用 1+1 备份, PCM 一台,综合配线柜一台,高频开关电源 2 25A、 200Ah 一套,防雷柜 10kVA/380V 一台;在来苏站增加光方向板一块,光纤终端盒一个。 变电部分 站址概况 、站址选择 ***工厂厂址已选定,在其总体规划中已预留总降站站址及其出线电缆隧道,且该站址具备建站条件,故站址唯一,预留土地大小约66 55m2。 、站址区域概况 1)站址位于 xx 市 ***区红炉镇龙井口村 龙洋坪社。 2)站址位于山间空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 530m,站址区域内高差不超过 3m,未种植农作物。 3)站址土地属当地村民所有,地区人均耕地 亩。 4)站址北侧约 30m 为大丰公路,目前路况良好。 厂区总体规划沿 ***工厂厂内运输公路进站,本设计不作更改,进站道路长度约200m。 5)站址远离城镇,无公共服务设施可供利用,但可以利用厂内相关设施。 6)站址附近无历史文物、不压覆矿产,无军事设施、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等设施。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站址范围内有民房一处,其余为撂荒土地,拆 迁赔偿工作由 ***工厂负责,目前正在开展中。 、进出线条件 本站终期建设 110kV 进线 2 回,从 220kV 来苏变电站引来,站址北面无生产设施和高山阻隔,可以进线。 来苏站在拉法基总降站东南方向, ***工厂生产设施也位于总降站南面,处于进线路径上,因此,线路架设至 ***工厂厂区附近,需设法绕过生产设施、料场及原料传送带等。 本站终期建设 10kV 出线 10 回,电缆出线,电缆沟沿厂区内公路建设。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 ***境内江河水库水位远低于站址标高,站址无洪水淹没危险。 总降站可利用 ***工厂 排水设施,无内涝隐患。 2)气象条件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气压 mbar 年平均降水量 mm 小时最大降雨量 一次最大降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 年平均风速 m/s(地面上 10m) 最高风速 m/s(地面上 10m) 主导风向 北、西北 湿度 83% 、排水 ***工厂设计有污水处理站,站内生活污、废水首先排入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用于浇灌绿化、浇洒道路等。 、给水水源 ***工厂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均取自关门山水库,拟在关门山水库边修建取水泵站,使用全自动给水设备由关门山水库取水加压供全厂用水,总降站用水可利用该供水系统。 、站址工程地质 地勘资料表明,站址区域土壤覆层厚度 ~ ,基岩顶面标高 ~ ,无不良地质现象,区域地震烈度Ⅵ 度,为可进行建设一般地段。 持力层选择基岩中等风化带,基础型式建议为柱下独立基础。 、土石方情况 站址场地较平坦,土方可就地平衡。 、大件运输 总降站主变压器带油总重约 66t,沿途道路桥梁承重满足大件运输要求。 、站址环境及变电站防污 目前,站址周边无大的污染源,主要污染来自投产后的 ***工厂。 水泥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有粉尘、废气、废水和噪声四个方面,水泥生产中所排放的粉尘包括原燃料粉尘、熟料粉尘、水泥粉尘等,废气包含一 定含量的 SO2 和 NO2,厂区工业用水基本上是闭路循环使用,循环率达 90%,部分可直接排放,废水产生量很少, ***工厂的高噪声源有:煤磨约 85dB(A),水泥磨约 85dB(A),窑尾排风机约90dB(A),罗茨风机约 100dB(A),空压机约 85dB(A)。 ***工厂设计了收尘系统,在平面布置、噪音隔离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降尘对变电站运行有不良影响。 根据 xx 电网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该站位于 d 级污秽区,电气设备外绝缘标称爬电距离≥ 44mm/kV。 、通信干扰 该站附近无通信设施。 、施工条件 该站与 ***工厂其他生产设施的施工同时进行,材料堆放、设备存放、施工机械安装等施工用地与 ***工厂施工统筹安排,能保证施工用地的需求。 施工用水引自关门山水库。 施工电源由 35kV 新联变电站出一回 10kV 线路,线路长度约10km。 、收资情况和必要的协议 与该站建设有关的规划、国土、水利、电信、环保、地矿、文物、文化、公路、铁路、军事等协议由 ***工厂负责办理并存档,本设计不再列入。 、站址概况部分结论 沿用 ***工厂总体规划中总降站的位置作为站址,位于红炉镇龙井口村龙 洋坪社,具备建站条件和施工条件, 110kV 进线需绕过 ***工厂, 10kV 出线方便, ***工厂降尘对设备绝缘有不良影响。 总平面布置及工程设想 、总体规划 110kV 进线沿东北方向进入总降站, 11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总降站东北侧, 1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西南侧,主变布置在两者之间。 利用厂区内道路,从东南侧进站,站内设置设备运输通道及完善的消防、环保设施。 、总平面布置方案 结合主接线方案、建设规模和站址情况,拟定了 2 个平面布置方案。 方案 1: 110kV 选用 AIS 设备,户外软母线中型布 置;主变户外布置; 10kV 选用中置柜,户内双列布置;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户内布置。 见附图 B08102KA010102。 方案 2: 110kV 选用 GIS 设备,户内布置;主变户内布置; 10kV选用中置柜,户内双列布置;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户内布置。 见附图B08102KA010103。 总平面布置方案 1 占地 ,方案 2 占地。 为降低综合造价,设计按方案 1 考虑。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平面布置方案 1,生产综合楼长 47m,宽 ,为单层建筑。 布置有 10kV 配电装置室,主控室、 电容器室、接地变室及其他辅助房间,建筑面积 493m2。 生产综合楼各配电装置室及主控室均设 2 个对外出口,建筑物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建筑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施工。 主变周围及防火墙,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施工。 生产综合楼抗震设防类别按 GB500591992 执行,安全等级采用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生产综合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采暖通风 主控室、 10kV 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均装设空调,用于夏季降温。 变电站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事故通风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 统。 电容器室、接地变室设轴流风机,风机启停采用温度控制,夏季可限制室内温度,又节约用电。 、给排水 站内用水接入 ***工厂供水系统。 站内排水采用分流制,采用有组织、自流排放方式,设置生活污水管、雨水排水管。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再经过生活污水排水管、污水检查井,统一排放至 ***工厂污水处理系统。 主变附近设置事故油池,含油污水通过暗管排入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后处理合格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分离出的废油予以及时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事故油池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场地、屋面雨水经雨水口、雨水 检查井、排水管收集后汇入排水集中井,统一排放。 主要设备选择 主变压器:低损耗的三相风冷式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额定容量 45MVA;额定电压 110177。 8 %/;接线组别: YN,d11 接线;阻抗电压: UK=%; 套管 CT: 100200/5。 110kV 设备: 断路器(配弹簧机构): 额定电流: 1250A 额定开断电流: 25KA 动稳定电流: 63KA 电流互感器: 2 300/5A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10/3/3/3/ 110/3/3/ 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108/281 10kV 设备: 选用金属铠装 中置式 开关柜; 真空断路器 进线开关: 3150A 馈线开关: 1250A 余热发电机接入回路开关: 1250A 40KA 无功补偿: 10kV 并联电容器组选用集合式成套电容器装置,配全膜电容器,采用单星型接线并配干式空心电抗器。 接 地变压器带站变 站用接地变压器电压 177。 2 %/,接线组别 Zn,Yn11,阻抗电压 4%。 变电二次 为了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监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变电站按全微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 本站除配置后台机作为就地监控操作外,与 ***供电局调度端接口。 保护屏柜,安全自动化设备,监控设备及公用设备等布置 在 主控制室内 ( 10kV 保护测控装置采用就地安装)。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采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两层式结构,变电站层设监控主机和通信控制机。 变电站按双机配置通信控制机,以保证通 信的可靠性。 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各自独立,仅有通信联系。 监控系统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间隔层的测控信号装置仍采用面向对象的单元式监控装置,其控制模式按一个元件(一个间隔),一套装置分布设计配置,各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联结,信息共享。 整个系统不仅灵活性很强,且可靠性非常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一个局部元件,而不涉及其它装置。 保护系统 本站保护装置均采用微机型成套保护装置,按部颁《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要求,具体配有:主变保护、 10kV 线路及电容器保护、公用设备等。 为提高供电的 可靠性,在本站的 110kV、 10kV 侧各装设一套 BZT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直流系统 直流系统采用 110V 电源。 110V 直流系统供给计算机监控设备、保护设备、断路器跳合闸和变电站的事故照明等用电。 直流系统选用一组 200Ah 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直流馈线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两段直流母线上设一套微机绝缘装置。 充电设备采用智能型高频开关电源。 本站选用 5 只 10A 的模块,其中 3 只作为充电模块, 2 只作为控制模块,采用 N+1 热备份。 全站须设置不停电电源( UPS)系统,为变电站内计算机监 控系统、保护装置及通信设备等重要二次设备提供不停电电源。 UPS 系统不自带蓄电池组,直流电源由站内 110V 直流系统提供。 站用电系统 本站所用电源由两面站用电源柜组成,站内设置 10/ 站用变压器一台,接入 10kV 母线,第二回站用电由施工电源转接。 380/220V 三相四线制,接线为两段单母线分别供电,正常时两台站用变压器各供本段母线负荷,同时作另一段母线的备用电源。 当某段母线的电源失电时,备用电源自动切换,使供电继续。 计量方式 电量贸易结算点设在 220kV 来苏变电站内,电能表安 装在主控制室内的电度表屏上。 拉法基总降站主变各侧计度采用全电子电能表、集中配屏安装;10kV 线路计度采用全电子电能表装于开关柜上。 10kV 母线上装有电压自动统计仪。 五防系统 本站操作闭锁采用微机“五防”系统加刀闸电气闭锁相结合方式。 微机“五。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丑寅之交,河水骤至,淹没城区大、小东门及南北门,外街房园尽为泽国,沿河乡场、田宅多被冲刷。 据推算,当年大佛寺断面洪峰流量为 12800m3/ S,水位达 357. 2m,相当于 70 年一遇洪水。 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57 年 7 月 1 5 日一 l6 日,全县暴雨,城区降雨 ,水位上升 llm,小东门淹没水深 —。 冲走仓储粮食 万斤,冲倒和冲走房屋 l270 间 ,死亡
配置相同。 (2)新增设备的车间 设置电气操作控制室,内设仪表操作台,安装二次仪表及报警装置。 (3)在氯化车间和液氯库设置有害气体监测仪,对氯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报警,提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水平。 还原一蒸馏联合炉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1)在还原 蒸馏车间,以每三台联合炉共用一台 24 节点的 PLC。 对联合炉的温度、压力、流量进行采样,同时可对温度 (电加热器 )
质青粗饲料和青贮 料为主,补饲精料应据粗饲料品质和母牛膘情而定,一般补饲精料 1―。 ( 7 饲料质量应有保证,严禁饲喂冰冻、霉烂变质饲料;饲料中 Ca, P, Mn, Zn, Se, Cu, 1, VA, VE, VD 应含量充足。 日粮干物质进食量 9~ ,净能67~ 79 兆焦耳, ~ 6kg,蛋白质含量 8%~ 11%, Ca35~ 40g、 P23~ 28g。 肉用母牛管理技术要点 (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全卷满分 30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责任工程师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项目部(以下简称甲方): 中粮朗云住宅小区项目部 责任工程师 (以下简称乙方): 徐笙窈 按照 JGJ59202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根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为保证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施,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双方责任,特制定本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一、甲方责任
以国、省道为主干,构建市内 “ 三个环形 ” 和 “ 三横四纵 ” 公路网络。 “ 三个环形 ” 公路网络: “ 内环 ”16 公里,利用涪江二桥、涪江三桥和国道 318 线、省道 205 线围成市内小环,形成城市交通主干。 “ 中环 ”210 公里,形成连接船山、安居、大英、射洪、蓬溪、船山五县区之间的县际快速环形通道,提高干线路网的综合服务能力。 “ 外环 ”380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