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猪场可行性报告内容摘要:

乳母猪 14 91 2730 32760 7 28 日龄内哺乳仔猪 96 14 420 5040 8 2963日龄保育仔猪 77 1386 16632 9 63175 日龄成育肥猪 321 24075 288900 合计 598 32949 395482 13 给水排水 (1)给水水源 场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均采用地下水。 场区内需打机井一个,井深约 15m,出水量大于每小时 5m3。 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供水 猪场用水由场内深水井提供,然后通过水管网送到需水处,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 GB5749)。 用水量:全场平均每日总用水量 7m3,其中生产用水 m3,生活 及冲刷 用水。 消防用水按 5L/S 设计。 场区供水管线采用生产、生活与消防共用的管 线系统,且给水管道在场内呈环状布置。 猪场日需水量见表 46。 群 别 日定额( kg/头) 存栏头(头) 全场日需要量 ( kg) 全场年需要量( kg) 种公猪 10 3 30 10950 后备公猪 10 1 10 3650 后备母猪 11 4 44 16060 空怀待配母猪 12 6 72 26280 妊娠母猪 32 154176 哺乳母猪 26 14 364 132860 28 日龄仔猪 96 14016 2970 日龄保育仔猪 77 67452 71175 日龄育肥猪 10 321 3210 1171650 合计 95 598 1597094 生活及 冲洗用水日需用水 量 约 吨。 猪场 生产 的日总需水量: 吨。 猪场的日总需水量: 7 吨。 (3)排污 14 一万头猪场日排污量 群别 存栏头数 排粪量( kg/头日) 总排粪量( kg/日) 排尿量( kg/头日) 总排尿量( kg/日) 公猪 4 10 22 空怀 母猪 6 33 哺乳母猪 14 77 后备母猪 4 18 仔猪 140 保育猪 77 2 154 育肥猪 321 合计 566 采用人工清粪可捡拾出鲜粪 吨,另外产生污 水 吨(包括残粪、尿等)、 冲刷污水 2 吨 ,生活污水 吨。 猪场总共每天人工清粪可捡拾出鲜粪 吨,产生污水 吨(包括冲水, 残粪、尿、生活污水等)。 供电 (1)电源及负荷等级 整个场区的电源由设置在饲料加工区的配电室以电缆直埋方式引来。 本场的电力负荷为三级。 (2)用电负荷 猪场 满负荷用电量 为 20kw。 (3)线路敷设 场区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供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负荷采用单独回路供电。 电机采用磁力起动器直接启动。 生产区配线全部采用 BV 铜芯导线,穿线槽以暗敷设为主,个别地 方可采用明敷设。 生活管理用房按国家照明设计规范设计,猪舍照度按每平方米 3W 设计,主要利用白炽灯照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淋浴消毒间采用防水防爆灯具,并采用双控开关。 (4)防雷接地 15 本地区雨多雷电较多,特别注意场区防雷设计。 防雷装置选用避雷带,必要的地方加设避雷针。 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 30 欧姆,与重复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要求电阻不大于10 欧姆。 ( 5)场内通讯 场区安装 监控系统,通过对讲机和电话进行联络。 供暖 自建锅炉进行供暖。 第 5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措施 环境保护 主要污染源 (1) 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源 扬尘和废气:主要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扬尘以及车辆产生的尾气。 废水:主要为建筑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噪音:主要噪声源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2) 生产运营期主要污染源 废气:主要是运输车辆的尾气、锅炉烟尘和猪舍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臭气。 废水:主要是猪舍尿液、猪舍清洁用冲洗水和职工生活污水。 噪音:饲料调制机械的噪音、引风机及运输车辆的噪音;猪群喂饲时,由于猪群骚动、嚎叫,在猪舍内会 产生短时间的噪音。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猪粪便和废弃的饲料残渣、职工生活垃圾和锅炉煤渣。 该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粪、尿,冲洗猪舍、猪体过程中的废水是治理重点。 每日排出猪粪约 吨 , 生产污水约 吨,生活 及冲刷 污水 吨,每日最大污水排放量为 吨。 综合治理措施 (1) 施工期间 加强对施工场地扬尘的治理,施工产生的弃土要及时外运,防止雨天和风天被冲走和吹走,建筑材料,尤其是水泥、细沙的堆放地要设防雨棚盖。 限制使用老、旧、尾气排放 16 多的机械和车辆。 施工期间炊饮产生的生活废水禁 止随地泼洒排放,设置污水收集装置(如缸等),并定期清运;施工人员要有固定的厕所,严禁随地便溺,并定期消毒清运。 (2) 生产运营期治理措施 臭味:减少猪舍臭味,首先合理规划设计场区的通风和设置绿化隔离带,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卫生防疫距离,做好日常清扫粪尿,定期场地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同时靠场区周围自然环境净化、冲淡空气中的臭味,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猪场臭气浓度在 70mg/m3 范围内,达到 GB18596202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把臭味对周围的影响降到最小。 噪音:主要是由通风风 机、生产设备所产生的,防治方法除选购噪音低的设备外,还应采用相应措施使其噪音降至 85db 以下。 其它污染物:残留秸秆和青贮料等废弃物一起处理;养殖区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及时运道垃圾处理场。 粪污处理 猪场排出的粪尿污水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粪尿分离处理,猪粪人工清扫后运到粪污处理区集中统一处理。 场区内的地面自然降水由于当地降水量太小,采用自由无组织排水的方式排出场区,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处理,猪舍内残留的粪尿和冲洗废水采用暗管排放到粪污处理区集中处理,经处理后达到 畜禽场排放标准,并符合当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后,用做灌溉用水。 生产污水经暗管排放到开发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内统一处理。 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其中 90%以上左右猪粪被清除,其余 10%以下由水冲至 发酵池 ,约 吨 /天,集水井前设置 沉淀池 ,以防止较大杂物进入集水井堵塞提升泵。 集水井内设置搅拌机以防止猪粪沉积集 发酵池。 猪粪处理 采用干清粪工艺收集的猪粪,运到粪污处理区集中统一处理。 本项目通过利用养殖场自身产生的粪便和污泥生产沼气和有机沼液、沼渣肥料,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用于农田、渔业等。 生产的沼气用于沼 气发电,将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业、种植业、工业发电等结合起来,达到了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目标。 通过生产可再生能源缓解农村能源供应,使企业走向能源和环境协调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轨道,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7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不符合安全规定与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的因素。 使该项目投产后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为控制疫病发生,保护猪群健康,防止人畜疾病的传播,猪场必须 按防疫规定,采取防疫和治疗相结合的方针,定期检疫,发现疫病及时治疗处理。 消防 该项目新建工程有猪舍、管理用房、饲料库房等,各类建筑物产生的火灾危险性属于防火规范规定的丙类,猪舍耐火等级为 III 级;实验室和饲料加工间耐火等级为Ⅱ级。 本着“以预防为主,以消防为辅”的原则,采用可靠的防火、灭火措施,杜绝火灾的发生,以确保安全生产,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建筑物内外设置消防栓,配备灭火器。 场区内设消防水池。 猪场区内各种建筑设施合理布局,满足消防要求,并设置环行消防通道形成有效的消防系统。 设置 值班岗位,密切监视,防患于未然。 一旦火灾发生,可以做到及时扑灭。 卫生防疫 为控制疫病发生,保护猪群健康,防止人畜疾病的传播,猪场必须按防疫规定,采取防疫和治疗相结合的方针,定期检疫,发现疫病及时治疗处理。 总原则如下: 1. 在非防疫区建场或引种; 2. 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定期、定时按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3. 生产区的道路,应有清洁道和污染道之分,并设有一定的标志,不可避免的道路交叉,应定期进行必要的消毒; 4. 非场内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场区内; 5. 车辆 和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内,必须进行强制淋浴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服、鞋、帽等应有不同的标志,每个工作人员不得串岗舍; 6. 猪群入舍前或周转后,猪舍应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按规定要求空闲一定时间,再转入新的猪群; 7. 弱、病、死猪不允许在场区内剖检,应在规定的地点或室内进行,并应妥善安全处理。 安全生产 18 主要从事猪饲养、污水处理、实验室检验及科研等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物资财产安全和家畜安全。 生产人员除物料运输和场区清洁卫生外 ,绝大部分生产活动是在室内进行的,属一般劳动 作业,项目生产所需原料和生产的产品无毒、无害。 同时,生产流程安全可靠,对生产人员不会产生危害,应注意全场电器设备的防火。 猪舍内外与场内通道设照明设施,供操作使用。 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贯彻情况。 项目在对防暴雨、防洪水、防雷击等自然灾害方面有对应工程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节能与节水 节能措施 (1) 建筑外维护结构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合理设计畜舍采暖降温标准及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2)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粪尿制沼气回收利用可燃气体,既是环保需要,也是 节能措施。 (3) 对热力管网系统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4) 供电设备选用新型节能变压器和配电、电控设备,系统选配自动补偿电力电容器柜,提高功率因数,实现节能运行,选用节能型电机,确保节能效果。 (5) 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机构。 生产装置均设置完备的能源计量表计量,并明确管理责任,防止跑、冒、滴、漏,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节水措施 (1) 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