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0 m178。 公共绿地:全区贯穿以绿化为主体的户外空间特征,从入口到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到宅前绿地,处处营造一种绿的氛围。 中心景观方便居民健身、交流、娱乐等活动的开展。 三、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设计原则: 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合理分区, 按照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 特 性。 经济性原则:结合景观处理,尽量减少土方工程。 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 交通体系: 居住区道路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利、顺畅的前提下,创造适度的人车分流交通系统,同时又将道路设计与社区景观 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换,以形成步移景异的 空间变化。 本 规划 区 车行主路为环状,景观道路承受较小的交通压力,更 趋向于景观 作用。 同时,次要道路又形成一个组团的联系,这 种 道路体系,保证了中心区不被车行道穿越,取而代之的是 联系各区的 步行道。 步行路主要是联系中心绿地两侧的人行 交通 ,景观作用非常重要,车辆不进入,从而减小对中心绿地的 影响。 四、绿地景观规划 绿地系统由中央绿地、道路绿化、 街坊绿地三部分组成,体现 “绿色通道,绿色休闲 ” 的规划特征。 中央景观带贯穿 用地南北 ,使全区有良好的视觉景观,也保证整个区域的通透性。 本 规划将环境和道路、入口、建筑等紧密的结合起来,沿景观 步行 道设置一系列的小品景观:从而形成景观节点。 由此,以 “景观节点 — 景观步行道 — 中心绿地 ”形成“点 — 线 — 面 ” 的 绿化 系统,营造绿意葱葱,错落有致,步移景异的花园式居住 空间。 使居民感受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是环境设计的最终 目的 ,设计中尽量增加绿化面积,并以景观绿带,组团庭院绿化 , 宅 前绿地构成由公共到私密的景观系统,达到人工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风景,同时营造住区可识别的个性特征。 五、设备管线布局 依据规范要求,设备线管总平面设计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层次、走向、坡度等,并力求适应维修和改扩建的需要;同时,明设管道应排列整齐,并应根据不同用途以不同颜色分别标明。 给排水、热力等管道沿区内道路依次布置并保留有检查井,并采用直埋方式,埋深不小。 六、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满足各种管线的埋设要求。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对外 联系道路的高程与外围道路高程平顺衔接。 道路标高的结合,既要考虑新建筑物的要求,又要兼顾与原有建筑物的结合,使其排水便捷通畅。 人行道需设无障碍和防滑措施。 地面排水一般采用单侧设雨水口收集排放,其数量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确定。 建筑物室内外高差取 ~。 七、规划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建设用地 m178。 26164 合 亩 2 规划总户数 户 134 3 规划总人口 人 470 4 总建筑面积 m178。 18500 居住建筑面积 m178。 18000 公建 建筑面积 m178。 500 6 建筑密度 % 7 绿地率 % 30 8 绿化面积 m178。 7849 9 容积率 10 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m178。 3415 11 停车率 % 100 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 主要设计依据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二、《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1999);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 四、《 村镇 规划设计规范》 ( GB5018893) ; 五、《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七、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和条文; 八、 **镇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第二节 建筑设计方案 本项目的总用地面积 26164m178。 ,总建筑面积 18500m178。 ,其中: 居住建筑 18000m178。 ,公共建筑 500m178。 ,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绿地率 30% ,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3415m178。 ,绿化面积 7849m178。 小区建筑为三类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 二 级,合理使用年限为 50年。 一、指导思想 创建鲜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形象 体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 创造休闲舒适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 精心的平面布局并兼顾投入成本。 二、建筑平面设计 住宅部分 住宅平面 设计 力求灵活、适用、新颖。 按照大卫、大厅、大厨、小卧的原则区分功能,合理布局,优化设计。 住宅均保证明厨、明卧、明厅,窗地比满足规范要求。 房屋开间进深适当,门窗尺寸及位置符合采光、通风的要求。 室内房间布置合理安排各厅、室及厨房、卫生间的位置,既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住室隐秘性的要求。 本小区具有以下户型特点: ( 1) 户型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要求,住宅为单 门独户的小康楼,主房以二层为主,共 78 户。 三层为辅,共 28 户。 老年居住组团采用一层院落式设计。 宅基用地均为 15 米 * 8 米。 ( 2)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农村社区的特征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巧妙结合。 住宅楼均为有一层地下储存间,并集中设置农机小院,可以满足村民停放农机具、机动车、自行车及杂物的要求。 社区服务 根据 《村镇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893) 的规定,小区设置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 市政公用 根据 《村镇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893) 的要求合理设 置设备、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居民停车库等市政公用设施。 三、 建筑剖面设计 本社区 住宅 楼 分别 为 一层、二层、三 层 ; 二、三层 住宅楼层高为,架空层层高为 ,内外高差。 具体的建筑层高应依据设计确定。 四、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 , 同时又有局部的重点及色彩对比。 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应充满现代气息,在建筑细部上运用的飘窗、坡顶阳光室等建筑元素,结合小区的具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加以组合和创新。 建筑造型优美大方、独具清新流畅的美感。 建筑形态大气而不失亲切,为社区塑造独特优美的整体形象。 五、建筑装修 住宅建筑填充墙体采用多排孔烧结粉煤灰砖,符合发展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 户内分隔墙采用轻质墙,以尽量增大户内使用空间。 入户门采用“三防”型防盗门 , 内门为木门,窗 为 节能型钢塑窗,外窗采用中空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 4 级;架空层地面采用防潮地面;厨房、 卫生间地面为贴防滑砖地面 (带防水层 ),墙面皆为混和砂浆墙面,顶棚为混和砂浆顶棚,内外墙刷环保型乳胶涂料;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标高皆低于其他地面 20mm;屋面平屋顶处为膨胀珍珠岩保温屋面 ; 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雨水管采用 PVC塑料 落水管;室外坡道为混凝土坡道,散水为 700 mm宽细石混凝土散水。 六、节能设计 住宅应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10321— 2020)进行节能设计,配套公建应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10786— 2020)进行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应满足标准中各项要求,围护结构应进行热工设计并有详细的细部构造设计。 设备专业亦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节能设计。 具体节能措施详见节能设计部分。 第三节 结构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 一 标准》 (GB50068— 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l— 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20) 《建筑地基处理规范》 (JGJ79— 91) 其它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 二、基本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三级。 建筑结构可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 T取 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一 组。 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符合 6度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三、上部结构方案 多层住宅及配套公建采用砖砌体结构,现浇楼屋面。 框架结构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空心砖墙,内墙为砌块墙;砖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均采用烧结煤矸石砖墙。 连系梁兼做门窗过梁。 围护墙皆按有关结构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并设置墙柱拉结筋,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 四、基础设计方案 建筑物拟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 具体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查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 五、结构荷载 基本风压 Wo=/ m178。 ,地面粗糙度取 B类。 雪荷载: / m178。 主要楼面和屋面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 住宅 / m178。 库房 / m178。 厕所、阳台、楼梯 / m178。 六、结构材料 l、本项目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混凝土为 C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砖砌体上部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其它处皆为 C30; 钢筋采用 HPB235 级和 HRB335级钢筋; 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为 Mul0,砌筑砂浆地面以下采用 水泥砂浆,地面以上为 混合砂浆。 未说明的其它结构问题皆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建筑专业方案资料。 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 设计范围:规划基地内室内外给排水、消防设计。 二、给水方案 需求预测 ( 1)小区规划人口为 470 人。 依据《居住小区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 120升/ 人 日,时变化系数取 ,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立方米。 ( 2) 市政、公建、绿化用水量为取上述的 50%, 最高日 用水量为 立方米。 ( 3)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未 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 15%计,则该用水量为 立方米。 综上所述,该居住小区最高总用水量预测为 立方米。 供水水源及水压 ( 1) 水源: 给水水源为现状尖山村自备地下水井,采用网前塔式供水,从社区东部的老村引入社区。 社区内采用环状主干管供水,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 2) 水质 :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5— 89。 ( 3) 给水系统:建筑物内部采用下行 — 上给式供水方式。 管网的布置 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 主干管以环状网布 置,支管以枝状网布置。 在主要道路上布置给水主干管。 三、消防设计 建筑物按三类建筑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 二 级。 消防水量:根据消防规范,小区同一时间内按发生一次火灾计,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为 20 升/秒,一次着火时间按 2小时计,则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140 立方米/ g。 对于小区室内消防用水由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水,消防用水量为室内消火栓系统 15升/秒,同一时间内按 2个消火栓计算, 2个小时灭火用水量为 216立方米/日,则消防总用水量为 356 立方米/日。 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城镇自来水网,两路 DN200 给了水管在基地内呈环状网布置,环网上按间距不大于 120m 布置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消防栓采用半地下防冻式。 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在消防专用水池内,消火栓系统按火灾延续时间 2 小时。 消防系统:按规范要求在走道公共部位及消防电梯前布置单出口消防栓,其间距保证任何部位有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按 10m 设计。 消火栓系统采用单开门铝合金消火栓箱,DN65 单出口消火栓,φ 19 口径水枪, 25m 麻织水笼带;消火栓布置间距能够满足两只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意部位。 每层按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 干 式灭火器采用MP6 型,每个灭火器作用面积 75㎡。 建筑疏散楼梯在数量、间距、疏散宽度等方面均应满足消防要求。 四、排水方案 排水体制: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经生化处理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排水系统: ( 1)雨水 雨水流量按 **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为 一 年 雨水 管管径按雨水流量计算;各管段流向布置,根据竖向规划及水系分布进行考虑,本着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进行布置。 最小管径 D300,最大管径 D600。 规划后应排水通畅、迅速、无积水现象。 ( 2) 污水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90%计 ,住宅、公建楼的污水需经化 粪池初沉,然后流入污水管。 五、管材 l、 室外 给水管选用实壁给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室内给水管选用 CPVC 塑料管,专用胶粘接。 室内排水管选用硬聚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