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物理卷2016年北京市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2016.03)word版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二)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 2016. 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是不正确的原子核外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15如图是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 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B 个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C刻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D从 起的四分之一个周期内该质点的路程为 0.5 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 a、b 从空气彼此平行射人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光束 a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光束 2、 b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B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 b 的临界角比光束 a 的临界角大C若单色光 a 照射某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那单色光 b 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用单色光 a 和单色光 b 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单色光a 的条纹间距比单色光 b 的条纹间距小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如右上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物体 A、B,它们的质量均为 m。 在物体 B 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 A 以速度 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 B 发生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 A 的速度为零B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 3、时,物体 B 的速度为零C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 B 所做的功为 201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 A 和物体 B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8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两端接在电容器 a、b 两极板上,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穿过线圈,此时电容器 a、b 两极板不带电。 当磁场随时间均匀增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容器 a 极板带正电,且所带电量逐渐增大B电容器 a 极板带负电,且所带电量逐渐增大C电容器 a 极板带正电,且所带电量保持不变D电容器 a 极板带负电,且所带电量保持不变19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以及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图中一块长为 4、 a、宽为 b、厚为 c 的半导体样品薄片放在沿 y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当有大小为 I、沿 x 轴正方向的恒定电流通过样品板时,会在与 z 轴垂直的两个侧面之间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其原因是薄片中的移动电荷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向一侧偏转和积累,于是上、下表面间建立起电场 时产生霍尔电势差 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处处相等时,E H 和 到稳定值,U H 的大小与 I 和 B 满足关系 UH=中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 已知此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导电,薄片内单位体积中导电的电子数为 n,电子的电荷量为 e。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导体样品的上表面电势高于下表面电势B霍尔元 5、件灵敏度与半导体样品薄片的长度 a、宽度 b 均无关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位体积中导电的电子数 n 越大,霍尔元件灵敏度越高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沿磁场方向半导体薄片的厚度 c 越大,霍尔元件灵敏度越高第 19 题 第20 题20 “竹蜻蜓 ”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外形如图所示,呈 T 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 6、升机的螺旋桨。 下列关于“竹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A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加速上升B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减速上升C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高D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低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80 分)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 ( 18 分) (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所用的电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 6V(频率为 50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 7、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有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右上图,其中 O 是起始点,A、B、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 3 个点。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 O 到 A、B、C 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 该同学用重锤在 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s 2,他用 的平均速度作为打出 8、B 点时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则 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而动能的增加量为 (计算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 m 表示) ,造成上述实验结果不相等的原因主要是 (2 )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 M 和N,如图(a)所示。 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得 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 100。 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A毫米刻度尺 B游标卡尺( 20 分度) C电流表 程 0 一 50 阻约10 )D电流表 程 O0 6A,内阻约 06 ) E电压表 程 3V,内阻约 5 k )F电压表 程巧 V,内阻约 15 k )G 9、滑动变阻器 值范围 0 一 20 ,额定电流 滑动变阻器 值范围 0 一 100 ,额定电流 1A)I电源 E(电动势 6V,内阻可不计)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 l,用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其示数如图(b)所示,该陶瓷管的外径 D= 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移动滑片,闭合开关。 改变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记录多组电压表的读数和电流表的读数,根据数据做出电压电流图像(题图线为一条直线) ,并计算出图线的斜率为 k。 若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 10、 ,计算电阻膜厚度 d 的数学表达式为d= (用题目给出的已知量符号或数学常数的符号表示)。 22 ( 16 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轨道 中 为水平直轨道,与质量m=0.5 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C 段为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半径R=2m,轨道 B 点相切。 小物块在水平拉力 F=3N 的作用下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点 B 时撤去拉力,此时速度 0ms。 取 g=10ms 2,则:(1)拉力 F 做了多少功;(2)经过 B 点后瞬间,物块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3)若物块从最高点 C 飞出后落到水平轨道上的 D 点(图中未画出) ,求 的距高中物理资源下 11、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3 ( 18 分)显像管是旧式电视机的主要部件,显像管的简要工作原理是阴极 K 发射的电子束经电场加速后,进入放置在其颈部的偏转线圈形成的偏转磁场,发生偏转后的电子轰击荧光屏,使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光,图(a)为电视机显像管结构简图。 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图可简化为图(b)。 其中加速电场方向、矩形偏转磁场区域边界 Q 均与 行,荧光屏与 直。 磁场可简化为有界的匀强磁场, d, 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其右边界 屏的距离为 L。 若阴极 K 逸出的电子(其初速度可忽略不计) ,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从 O 点进入电压为 U 的电场,经加速后再从 中点射入磁场,恰好从 Q 点飞出,最 12、终打在荧光屏上。 (l)求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2)求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以及电子到达荧光屏时偏离中心 O 点的距离;(3)电子束在屏上依次左右上下经过叫做扫描。 每次击中荧光屏上的一个点称为像素,整屏的像素多少叫做显示分辨率。 图像由大量像素组成,每屏图像为一帧。 为了能让眼睛看到活动的画面,并且感觉不出来图像的扫描过程,需要依靠视觉暂留现象,短时间内完成多帧扫描。 假设每个像素同时由 n 个电子击中而发光,显示器的分辨率为 p,每秒显示整屏图像的帧数为 k,求进人磁场的电子束的等效电流。 24 ( 20 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能够实现太空移民。 为此,科学家设计 13、了一个巨型环状管道式空间站。 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人们生活在空间站的环形管道中,管道内部截面为圆形,直径可达几千米,如图(a)所示。 已知地球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 R,空间站总质量为 m,G 为引力常量。 (1)空间站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2R,求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2 )为解决长期太空生活的失重问题,科学家设想让空间站围绕通过环心并垂直于圆环平面的中心轴旋转,使在空间站中生活的人们获得“人工重力”。 该空间站的环状管道内侧和外侧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r1、r 2,环形管道壁厚度忽略不计,如图(b)所示。 若要使人们感受到的“人工重力”与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一样(不考虑重力因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且可认为太空站中心轴静止) ,则该空间站的自转周期应为多大;(3 )为进行某项科学实验,空间站需将运行轨道进行调整,先从半径为 2R 的圆轨道上的A 点(近地点)进行第一次调速后进人椭圆轨道。 当空间站经过椭圆轨道 B 点(远地点)时,再进行第二次调速后最终进人半径为 3R 的圆轨道上。 若上述过程忽略空间站质量变化及自转产生的影响,且每。理综物理卷2016年北京市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2016.03)word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