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理综真题下载 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内容摘要: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 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 固定但不能合成 案】B【解析】A 核糖体无膜结构,故 A 选项错误。 B 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 存在 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 B 选项正确。 C 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膜上完成,故 C 选项错误。 D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 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 H,故 D 选项错误。 2.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 水解酶活性的 2、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 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 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 行离子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一般为逆浓度进行。 故 A、B 选项错误。 主动运输速率受 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C 选项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作用速率下降,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 C 选项正确。 D 选项中,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 3、D 选项错误。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 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 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 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 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 故先加入缓冲液,再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 故 C 选项正确。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4、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案】B【解析】A 神经元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 A 选项正确。 B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 B 选项错误。 C 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 C 选项正确。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 出细胞,同时将 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 D 选项正确。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 5、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解析】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故 A 选项正确。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故 B 选项错误。 C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D 人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 6、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故 D 选项正确。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 根据 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 (,设基因 A 的频率为 p,基因 a 的频率为 q,则基因频率 p+q=1,a 、pq、q 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关系满足 (p+q)2= pq+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 7、病率与性别无关。 结合前述内容,病率为 基因型频率,即 A 选项错误。 B 选项中,发病率为 基因型频率之和,即 B 选项错误。 若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有关。 女性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相同。 C 选项中,女性的发病率为 选项中,因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故男性的发病率即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9 (10 分)在有关 子的研究中,常用的 32P 来标记 子。 用 、和 表示 者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或 )。 回 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 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端上,同时产生 要用该酶把 标记到 8、端上,那么带有 的磷酸基团应在 _(填“ ”、32”或“ ”)位上。 (2)若带有 的 作为 物合成的原料,将 标记到新合成的 2带有 的磷酸基团应在 _(填“ ”、 “ ”或“ ”)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 子的两条链用 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32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子都装配成噬菌体(释放,则其中含有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原因是_。 32P/n【答案】(1) ; (2) ; (3) 保留复制(一个含有 标记的噬菌体双链 子经半保留32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 子中,因此在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带有标记)【解析】(1 9、) 解生成 过程中,断裂的是 位和 位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即 位磷酸基团转移到 端。 故要将 32P 标记到 ,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位上。 (2) 去 位和 位的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即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用 原料合成 ,要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 ,则 32P 应在 位。 (3) 噬菌体双链 复制过程中,被 32P 标记的两条单链始终被保留,并分别存在于两个子代 子中。 另外,新合成 程中,原料无 32P 标记,所以 n 条子代 子中有且只有 2 条含有 32P 标记。 究其原因即为 半保留复制。 30 (8 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 10、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 _)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2)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 a 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b 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填“ 浓度”或“ 浓度” )。 22(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 T 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 11、论是。 【答案】(1) 光照强度; (2) 度; (3)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1) 甲组在 a 点条件下,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继续增加,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2) 甲组在 b 点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要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则需增加光合作用原料。 而 光合作用的原料,O 2 是光合作用产物,故应该增加度。 (3) 个体的表现型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若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受遗传因素影响,则在甲组的光照条件下,乙组的子代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应与甲组不同。 此与题干矛盾,排除遗传因素 12、影响,故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可遗传。 31、 (9 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 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各题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 (2)新生的乙各题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13、 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防卫功能减弱; (2) 抗原 浆细胞(回答“效应 B 细胞”亦可)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3) 需要消耗能量 被运输分子为大分子 被运输分子不穿过细胞膜 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 感染病毒甲后,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和 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它病原体感染。 (2)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 14、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 胞吞、胞吐是细胞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不穿过细胞膜。 32、 (12 分)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已知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雌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试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1: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X(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X(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 不能(2)a. 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后代表型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灰体与黄体比例接近 1:1。 b. 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后代表型为:雌性个体全为灰体,雄性个体全为黄体。 【解析】(1) 常染色体杂合子测交情况下也符合题干中的比例,故既不能判断控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