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琴资料-中外科学家内容摘要:

1、伦琴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伦琴,WK (18451923)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1845 年 3 月 27 日生于伦内普。 3 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 1865 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 年毕业。 1869 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 A孔脱的助手;1870 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 年随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 1872 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 1894 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900 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1923 年 2 月 10 日在慕尼黑逝世。 终年 78 岁。 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伟 2、大的物理学家,德国人民在柏林市的波茨坦桥上竖立起伦琴的青铜塑像。 国际学术界还作出决定,用“伦琴”来命名 X 或 射线的照射量单位。 二、科学成就1早期工作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对 X 射线的发现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2发现 X 射线伦琴对物理学的最主要贡献,是发现了 X 射线,又叫做伦琴射线。 早在 1836 年,法拉第就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会产生美丽的辉光。 18 3、76 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施泰因(18501931)正式称这种放电是“阴极射线”。 当时欧洲学术界对“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伦琴也卷了进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895年 11 月 8 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 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 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 X 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 同年 12 月 28 日, 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 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 1896 年和 18 4、97 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 1896 年 1 月 23 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 X 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 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的骨骼结构。 这种发现实现了某些神话中的幻想(中国也有“秦王照胆镜”的传说) ,因而在社会上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 1901 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物理学奖。 三、趣闻 5、轶事1轰动国际学术界的新闻1895 年 12 月 28 日,伦琴用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这个题目,向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协会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 X 射线,阐述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896 年 1 月 4 日柏林物理学会成立 50 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 X 射线照片。 1 月 5 日维也纳新闻报抢先作了报道;1 月6 日伦敦每日纪事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宣告发现 X 射线。 这些宣传,轰动了当时国际学术界,论文初步报告在 3 个月之内就印刷了 5 次,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等国文字。 1 月中旬,伦琴应召到柏林皇宫,当着威廉皇帝和王公、大臣们 6、的面作了演示。 起了学术界极大的研究热情,据统计,只是 1896 年一年,世界各国发表的有关论文就有 1 千多篇,有关的小册子达 50 种。 2 “我的发现属于所有人”与会者焦急地等待伦琴做关于他发现神秘的 X 光射线的报告,俨然在等一件爆炸性的重要新闻。 5 点钟左右,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符茨堡大学城的医生、学者、工程师、企业主、记者、摄影师和艺术家应邀而来,过道上、窗台上都挤满了大学生。 预定的时间一到,伦琴就开始演讲。 他向与会者介绍,他如何成功地发现了神秘的射线,并表示愿意当众演试这一过程。 “现在我请凯利凯尔教授到工作台前来。 ”著名的解剖学家站起身来,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 “请把您的右手放到感光 7、板上。 ”伦琴镇定自若地说道。 医生的手遮住了暗匣,暗匣里有一块感光板。 瓦格涅尔工程师将四周的光遮住,于是伦琴开始重复他两周以前在普留斯米奴斯身上做过的试验。 当瓦格涅尔将显影后的感光板拿来之后,伦琴立刻毫不迟疑地将它拿给大家看。 经过几分钟的沉寂,与会的人们才从惊奇之中清醒过来,兴奋地又是赞叹、又是鼓掌。 这时,凯利凯尔教授转过身来,面对欢呼的人群。 “先生们。 在这张照片上,你们看到了我这只手的骨骼图象。 本人有生以来,象这种奇迹还从未见过。 请允许我向你们建议:今后就将 X 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以此来表示对科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教授伟大劳动的由衷谢意。 ”伦琴想说些表示反对这样做的话,然而他的话被吞没在欢呼 8、的声浪之中了。 没有一个人愿离席而去。 伦琴不得不回答与会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知道,先生们。 ” 他笑着回答道, “我知道,我会因此而发财致富,但是,我并不准备拍卖这一发现。 ”“这我可就不懂了, ”一位企业家困惑不解地直摇头, “为什么您不想以此来赚钱呢。 我出50 万。 ”“哪怕是 1 千万。 ” 伦琴淡然一笑答道:“ 我的发现属于所有的人。 但愿我的这一发现能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利用。 这样,它就会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3将全部诺贝尔奖金献给维尔兹堡大学伦琴一生献身科学,对物质利益十分淡薄,他不仅将自己的发现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也将自己所获诺贝尔奖金全部献给维尔兹堡大学以促进科学的发展。 他的一个终生好友鲍维利(M 道:“他的突出性格是绝对的正直。 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说,无论从那种意义上讲,他都是 19 世纪理想的化身:坚强、诚实而有魄力;献身科学,从不怀疑科学的价值;尽管他有自我批评精神并富有幽默感,但他也许被赋予了某种不自觉的同情心;他对人民,对记忆中的事物以及对理想具有一种少有的忠诚和牺性精神,但在接受新思想上,他却胸襟宽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