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解析分类汇编(高一、高二物理)教师版 第二期 B单元 力与物体的平衡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重力、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与平衡问题综合 .元 力与物体的平衡力、重力、弹力(2014 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1.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 h 处自由释放,压上弹簧后与弹簧一起运动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一坐标系 小球的速度 v 随 x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为直线,是与 点的曲线,平滑的曲线,则关于 ABC 各点对应的位置坐标及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 )AxA=h, BxB=h,aB=g C xB=h+mg/k, DxC=h+mg/k,aCg【全品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全品答案解析】C 解析:A:由小球 是直线可以知道,其加速度恒定,故此段代表小球接触弹簧前的运动,故而可以知道 A 点的位置坐标为 h,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 A 图知 世昌的博客 ,既此时弹力等于重力,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 ,故 B 点坐标为:,故 B B 知 C 球过 B 后会继续会继续向下运动,故而 D 点 点的坐标,由在 B 点时弹力已经等于重力,故在 D 点时弹力一定大于重力,小球加速度不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C【全品思路点拨】由小球 是直线可以知道 3、,其加速度恒定,故此段代表小球接触弹簧前的运动,故而可以知道 A 点的位置坐标为 h 由图知 B 点加速度为零,既此时弹力等于重力,故由此可以求得弹簧形变量,继而可以知道 B 的坐标而 D 点的速度为零,即弹簧被压缩到最大,由此可以知此时弹力大于重力,故而此点的加速度一定不是零本题难点一是对图象的识别和理解,二是由图象分析小球的几个特殊运动阶段,对这种小球弹簧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自由落体,弹力小于重力,弹力大于重力各自运动性质不一样,应注意掌握(2014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2. 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与弹簧 A、B 相连接,弹簧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弹簧 A、B 质量均不计,劲度系数 4、分别为 k1、k 2。 试求用手拉住弹簧 A 的上端,缓慢上移多大距离时能使弹簧 B 产生的弹力大小变成原来的 2/3。 【全品知识点】 胡克定律【全品答案解析】 解析:B 弹簧原先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 ,上弹簧无形变2手拉住弹簧 A 的上端,缓慢上移时,B 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 则物体 M 上升的距离为 S1=- = ,由 M 受力平衡可知,A 弹簧23世昌的博客 ,伸长量 则 A 的上端应上移 1+ ;13手拉住弹簧 A 的上端,缓慢上移时,B 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伸长量 23 上升的距离为 S2=x1+ = ,由 M 受力平衡可知,A 弹簧处于拉2变量 则 A 的上端应上移 2+ 品思路 5、点拨】题中要求弹簧 B 产生的弹力大小变成原来的 ,此时 B 弹簧有两种可能的状态:拉伸和压缩B 原来处于压缩状态,后来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根据胡克定律分别求出 B 原来压缩量和后来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即可得到 M 上移的距离再根据胡克定律求出 A 的伸长量,加上 M 上移的距离就是 A 端上移的距离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弹簧的状态,分析出 A 端上移的距离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要注意不能漏解摩擦力(2014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 关于原木 P 在支撑点 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下 6、C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向D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全品知识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全品答案解析】A 解析:A、M 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向上,即竖直向上,故 A 正确;N、N 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原木 P 垂直向上,不是竖直向上,故 B 错误;C、原木相对于地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在 M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地面向右,故 C 错误;D、因原木 P 有沿原木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 N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 向,故 D 错误故选:A【全品思路点拨】支持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问题,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由此可判知各选项的正误解 7、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特点,并能正确分析实际问题支持力是一种弹力,其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支持物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014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2.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 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 两个物体,已知m1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 m1、m 2、 1、 2 的数值均未给出D以上结论均不对【全品知识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全品答案解析】D 解 8、析:将三个物体看作整体,则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三角形木块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 D 正确; 故选:世昌的博客 【全品思路点拨】图中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以利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关键是将多个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简单的得出正确结果;如果采用隔离法逐个分析,受力分析容易出错,并且过程相当复杂(2014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3.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 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 )所示。 (1)上述两 9、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 200g 的配重若干个。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s 2) ,并记录了 5 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配重(个数) 0 1 2 3 4弹簧秤读数(N) 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全品知识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全品答案解析】 (1)B 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2)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10、(3)图象如下 1)方案 A,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木块只有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才能使用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 F=G 得:= ;所以要测量弹簧秤示数木块的重量 G;方案 B: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相对于木板滑动且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且无论拉木板速度多少,摩擦力都一样,不改变摩擦力大小,所以容易操作;所以方案 B 更合理;要测量弹簧秤示数 F 和木块的重量 G;(2)木块的重力 G 和弹簧秤的拉力 F (3)图象如下 根据 f=N 图象的斜率即摩擦因数 由图象求得 =品思路点拨】第一种方案要匀速,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得 ,但是匀速运动难控制;第二种方案木块保持静止,一定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后确定待测量本题是探究性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关键明确实验原理,要尽量减小实验误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014 吉林一中高二三月月考)1. 在匀强电场中,将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电小球的运动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则匀强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