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立项申请书内容摘要:

(三 )***办事处后黄土堰节水灌溉工程 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 **办事处后黄土堰村 ,该村人口为 2400 人 ,现有耕地面积2660 亩。 项目区内在农业方面 ,主要种植蔬菜 ,蘑菇和山牛蒡等。 在工业方面 ,主要生产地板 砖等建筑材料。 在养殖业方面 ,主要养殖獭兔 30000 只。 并有养鸭专业户 21 户 ,共 18000 只。 有 13 户养鸡专业户 ,共 35000 只。 另外 ,后黄土堰村是 **县第一家通沼气的村庄 ,为市级沼气示范村。 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总体水资源贫乏 ,农业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加之地下水位下降 ,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 ,生态失衡 ,环境恶化 ,水危机已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罗西事处后黄土堰村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 ,节水潜力很大 ,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走节水 农业之路。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办事处后黄土堰村内农民生活富裕 ,经济基础较好 ,群众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 ,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 ,有匹配工程资金的实力和出工投劳的积极性。 通过几年来的大力宣传和推广 ,广大群众尝到了节水灌溉既经济、省时、省力 ,又能增产、增收的甜头 ,发展节水灌溉的意识不断加强 ,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 项目的工程布置图 (详见附图 )。 项目投资预算 经预算 ,项目总投资 万元 ,亩均投资 元。 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经预算 ,该工程总投资 万元 ,其中 :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区位于 **办事处后黄土堰村 ,项目区内在农业方面 ,主要种植蔬菜 ,蘑菇和山牛蒡等。 在项目区内发展节水灌溉 ,利用机井水源 ,扬水站提水 ,渠道灌溉。 经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技术论证 ,认为解决该村粮田灌溉的最佳方案是在后黄土堰村新打深水井 3眼及配套 ,修防渗渠 1900 米 ,来解决该村的粮田灌溉问题。 项目建后管护方案 根据本项目实际 ,**办事处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各项 工作的协调、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及年度考核工作。 村委成立用水协会来具体搞好项目的建后管理。 用水协会将采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管理该项目。 使粮田灌溉区全部实行“先交费后用水 ,定额用水 ,超用 加价”的现代化灌溉管理模式。 效益分析 根据项目区实际 ,工程建成后 ,可解决粮田灌溉面积 2660 亩 ,按照类似地区灌溉统计资料 ,灌溉后每亩可增产粮食 70 公斤 ,年可增产粮食 万公斤 ,按小麦市场价格 元 /公斤计算 ,年增效益可达 万元。 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 ,促进该村经济发展。 (四 )**办事处西大车村节水灌溉工程 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 **县 **办事处西大车村 ,总人口 1670 人 ,项目区适耕性强 ,适种性广 ,供肥性好。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 2300 亩。 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等农作物。 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滞后的灌溉方式和灌水技术 ,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代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水利 ,已成为 **县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代的加快 ,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迫切需要加快节水灌溉发展 步代 ,以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 项目区现状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灌溉难度大 ,而且费工费时 ,影响了农民的田间管理。 发展节水农业是项目区农民的迫切愿望 ,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内经济基础较好 ,农民生活富裕 ,群众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 ,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 ,有匹配工程资金的实力和出工投劳的积极性。 项目区内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 ,且交通便利 ,能源充足 ,建材资源丰富。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 ,水资源量能够满足节水工程的总体需要 ,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 因此 ,在该区域 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项目的工程布置图 (详见附图 ) 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预算投资为 万元 ,亩均投资 元。 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经预算 ,该工程总投资 万元 ,其中 :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区位于 **县 **县汤庄办事处 ,总种植面积 2300 余亩。 项目区规划新修计划在项目区内发展 2300 亩灌溉工程 ,主要种植玉米、小麦。 规划新修防渗渠 2100 米 ,新打机电井 4 眼。 项目建后管护方案 根据本项目实际 ,**办事处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及年度考核工作。 村委成立用水协会来具体搞好项目的建后管理。 用水协会将采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管理该项目。 使粮田灌溉区全部实行“先交费后用水 ,定额用水 ,超用加价”的现代化灌溉管理模式。 效益分析 根据我区实际 ,工程建成后 ,可解决灌溉面积 2300 亩。 按照灌溉试验资料 ,灌与不灌每亩增产小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