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市理综真题下载 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内容摘要:

1、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选项1 2 3 4 5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 染色体 Y 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 错误。 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化为 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2、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特,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以形成 错误;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可以产生 错误;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断在给其补充能源物质葡萄糖才能代谢和繁殖,葡萄糖活化过程也需消耗 错误;细胞呼吸各个过程均需要酶的参与,D 正确。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 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因)多样性增加B 3、.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由于从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 F 区的豹的种群数量增到 5 百余只,说明豹的种群数量呈增长型,豹的基因多样性增加更适应环境,A 正确;豹的性别比例适中,使种群数量增长,由于豹的数量其食物来源也增多,才使豹的数量增多,C 错误;豹的数量增多,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减少,否则无法适应环境,使其数量增多,D 错误。 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案】B【解析】由于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含量少,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需大量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或无氧呼吸 4、提供能量,A 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中的水平衡中枢兴奋,引起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错误符合题意;生物体的各种运动均是在神经和体液作用下完成的,球员起脚射门是在大脑皮层和脊髓中枢共同作用支配肌肉运动,C 正确。 48h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 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 14C 量占植株 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 14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 遮光 70%条件下, 5、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答案】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 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面的糖蛋白(为_刺激机体产生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 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 体的水平。 据图 1,应选取_的血液分离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根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 (4)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 A、B )与 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6、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请将图 3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 i、ii、(填 “A”或“B”或“无关抗体” ) ,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组别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 同 A、B 与 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 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 A、B 与 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 毒提供两种思路_。 【答案】 (1)抗原特异(2)甲(3)(4)抗体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组别实验组 _对照组 1 同 (5)生物导弹基因疫苗30(18 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 7、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结合后,酶 T 的活性_,不能催化 E 蛋白磷酸化,导致 E 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 T 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填“有”或“无” )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 8、件下,F 1 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 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 (4)R 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 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 R 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 【答案】 (1)杂显性子二代表现型(2)乙烯抑制或失活(3)无控制酶 T 活性基因正常表达满足机体对乙烯的需求野生型(4)与野生型交配,均为纯合子杂交,若均表现为突变体,则突变性状为显性,否则为隐性。 【解析】通过化学方法诱变萌动的 9、拟南芥种子获得突变体,可通过突变体杂交判断该性状,若是基因突变,隐性处突变则杂交后代均为野生体,若是显性突变,则自交后代突变体有也有野生型,根据子一代中显性个体自交,因为显性个体均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若出现 3:1 性状分离比,则为单基因遗传,否则不是单基因遗传。 由图可知,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R 蛋白结合,酶 T 的活性失活,不能催化 E 酶磷酸化,导致 E 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酶 T 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1#与野生型杂 10、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 1 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说明该纯合突变体为隐性突变,杂合子,没有表现突变性状的原因最可能是显性基因控制合成的 R 蛋白,满足与乙烯结合的需要,产生有乙烯反应。 R 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在有乙烯情况下,突变体野生型与杂交,若后代均表现有乙烯反应,则为隐性突变,若后代均表现无乙烯情况,则是显性突变。 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 R 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由于无乙烯作用,而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果实成熟推迟。 31.(16 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 11、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 )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 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_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 X 和 M 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 植株的 P 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 P 基因片段与 L 基因发生融合,形成 因(P。 以 模板可转录出_,在_上翻译出蛋白质,M 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_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检测对象M 植株的叶 X 植株的叶 接 12、穗新生叶 无 有P L 无 无 检测 要先提取总 以 模板_出后用 术扩增 _的片段。 检测 要提取基因组 后用 术对图 2 中_(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 b. c. d.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 因的 【答案】 (1)愈伤再分化(2)增添P核糖体(3)反转录或逆转录 c新生叶片中6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考点:化学发展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 B 13、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故正确;D 、灌装是液体转移,故错误。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操作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错误;D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 考点:食品添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沸点/ 138 144 139 80熔点/ 13 25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答案】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10K 2液中存在平衡:色)+H 2O 2 色)+2H +。 用 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