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19 7.《民用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DB23/T1202020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年版) 、规程及标准 建筑方案设计 依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中要求,国有都昌县武山林场 2020年危旧房改造工程共 26 户,全部建在林场区内。 一、 .新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 本次新建 26 户住宅。 设计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和使用者不同需求,按照我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依据我场职工意愿和住房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合理设计户型,采取多种改造 方式与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相结合的模式,分为楼房、平房、维修加固、三种。 户型结构 为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新建房屋为原地重建,户型结构采取单独立建设模式为主。 楼房改造要求 (1)正屋:建房时统一层高:一层高(包楼面) ,即正负零至现浇楼面为 米;二层楼面(包楼面)为 米;正屋二层一顶。 正屋阳台统一为开放式,不封闭。 二层阳台统一建造白色花瓶的栏杆。 各户要统一建微派建筑,统一正脊瓦顶 米,山头最高脊高 米,起山头的两侧楼面严禁存在飘檐。 屋顶统一盖灰黑色陶瓷瓦。 屋外墙统一刮白。 正屋二 层楼面阳台不覆盖(即 米阳台不盖顶)。 ( 2)厨房:各户厨房屋顶统一混泥土结构与正屋一层楼面同时进行现浇,现浇平顶飘檐 20 公分,占地面积 10 ㎡。 20 ( 3)院墙:每户后面地基不能空,没建厨房或没建满的地方要求必须砌砖围院。 围院砌砖统一高(正负零经上) ,平顶、外墙体刮白。 场部建议厨房及院墙与正屋微派建筑保持一致。 ( 4)建水冲式卫生间和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一定要按要求做,保证卫生。 平房改造要求 平房区,第一排规划做二幢,平均分摊地基,其它平房宽为 11米(特殊情况除外) ,深为 13 米,正屋前檐高 4 米。 平房与平房左右间隔 60公分,前后间 隔 6米,根据各自经济能力,正屋进身定为7— 9米,其余做厨房和卫生间,正屋的后面左边统一建厨房(也可以在正屋里建厨房及卫生间、但厨房也必须建在正屋左边),舍屋为水泥平顶,其余地基必须砌院墙,院墙统一高 米,以免日后不必要的地基之争。 平房不允许倒楼面和做天沟,今后也不能改为楼房。 如果强行倒楼面,将不退还保证金儿不享受危旧房改造资金我。 为了美观,大门宽统一定为 — ,窗户 、。 平房必须起山头做得派建筑,山头前后各三个,前后对称,山头两边留孔(以昌河轮胎为模型),盖新村一样的灰黑色陶 瓦,平房建成后要内外粉刷,包括院外墙和屋外墙要求刮白;做地面。 装好门窗;通水通电;建水冲式卫生间和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一定要按要求做,保证卫生。 维修加固房改造要求 所有维修加固房屋,要求屋顶翻新,墙体要加固,内外粉刷,外墙刮白,倒水泥地面,门窗更新,要有厨房,要建水冲式卫生间、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要严格按照要求做,保证卫生。 维修加固后的房屋面积一定要达到 50平方以上。 21 二、建筑立面和色彩设计 在建筑外立面和色彩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本次危旧房改造是建在林区,结合都昌县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富有城市住宅特点 、特色同时又不失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宅的建设理念,外立面采用外墙涂料饰面,加设线角构件装饰,强调线角的丰富性,使得新建住宅规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建筑色彩按组团、不同色调的线角构件,进行分组识别,在外墙涂料上采用色彩变化,增强建筑的可识别性。 整体立面以稳重、雅致为基本要点。 三、剖面设计 本次危旧房改造新建层住宅层高均为 米,室内外高差为 米。 建筑高度控制在 11米之内。 四、建筑材料 外墙体为 370 厚非粘土烧结砖外贴 100 厚苯板的复合墙体,内承重墙、单元分隔墙、分户墙均采用 240厚非粘土 烧结砖砌体砌筑,非承重墙采用 120 厚非粘土烧结砖砌筑。 根据实际情况,所有外窗均采用双层窗,内窗采用单框双玻塑钢窗,外层窗采用单框单玻塑钢窗。 屋面为保温坡屋面。 屋面统一盖灰黑色陶瓷瓦。 结构 (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 22 (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年版) (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楼房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 6度。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50年重现期内基本风压 Wo=,基本雪压 So=,楼面使用活荷载,不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载 ,上人屋面使用活荷载。 综合以上基本条件,确定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形式,钢筋砼条形基础,所有结构构件设计均满足承载 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偶然状况(地震、台风等)的要求,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 辅助配套设施工程 给排水工程设计 (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23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国有都昌县武山林场 2020年危旧房改造安置小区内的给、排水工程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安置小区室内外的给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的相关设计。 由附近的城市自来水管道上引入两根 DN200 给水管,并分别设水表、闸阀及管道倒流防止器,并在室外成环状网,供本地块生活及消防用水。 场区地面雨水沿地势自然排放。 ( 1)用水量的确定 ①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本工程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及《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的有关规定。 居民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采用 130 升 /人 .日。 ②居民生活用水量 本工程安置区内居民人数为 104 人,供水普及率按 100%计算,安置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为。 ③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量 浇洒道路用水按 2L/(m2 d) 计算;浇洒绿地用水按 1L/( m2 d)计算;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为 3m3/d。 ④ 未预见水量 未预见水量及管道漏失水量等,其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管网 24 漏损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的 8%计算,为。 ⑤ 总用水量 最高日总用水量为居民生活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量、未预见水量之和,为。 ⑥ 消防用水量 安置区内新建住宅全部为楼房,新建住宅楼层数均为 3 层。 根据安置区建筑物情况,可以不设室内消防给水,只考虑室外消防给水。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的有关规定,安置区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及室外消防用水量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和居住区人口所需室外消防用水量之间的最大值确定。 新建住宅楼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0L/S,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为 1 次,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计。 则安置区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为 144m3。 ( 2)水质及水压 安置区供水水质应达到国家标准《生活饮 用水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 ( 3)给水管道 安置区的消防、生活给水合用给水管网,采取环状布置方式,两根管道接自市政给水管道。 小区室外给水主干管的管径为 DN150。 室外给水管道埋地敷设 , 给水管道管材采用 PE 给水塑料管,热熔接口;室内给水管道下行上给式布置 , 采用 PPR给水塑料管,粘接。 25 ( 1)污水量确定 污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 85%计,安置区污水量为 88. 4m3/d。 ( 2)排水体制 安置小区的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排入小区内化粪池后再排入小区外市政排水管网。 雨水 沿地势自然排放。 ( 3)排水管道 安置区居民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管道收集,排至设于室外的钢筋混凝土化粪池中,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安置区外市政排水管网。 ( 4)生活垃圾 安置区内设垃圾收集箱,定时清运到指定垃圾倾倒场,对垃圾做填埋处理。 电气工程设计方案 1.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20;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20 年版 ); (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20年版 );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7) 相关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26 2. 设计内容 ( 1)危房 改造 新建住宅楼电气设计; ( 2)补充完善室外供配电设计; ( 3)弱电(包括电话、有线电视)。 3. 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 本工程根据住宅楼分布情况设置室外箱式变, 10KV 高压供电电源,新建住宅楼采用低压供电, 电压 380/220V。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规定,新建住宅楼用电负荷为三级。 住宅每 户用电量按 设计, 在照明设计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以适应现代化建筑功能多、灵活多变的发展需求,住宅照明应满足生活需求的实用性,增强舒适感和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灯具的选择视具体房间功能确定,应采用节能型灯具,荧光灯设电子镇流器。 5. 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 箱式变内设避雷器,进户电源箱设浪涌保护器,各住宅楼按三类防雷建筑设防。 电源进户 处做重复接地,每栋住宅防雷、电 气设备保护接地、弱电等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27 每栋新建住宅楼电源进户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箱 (MEB),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外壳、金属进线总管、铠装电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