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理)卷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郑 宇 审题人:苏 瑞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每个选择题不一定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 4 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2 分,1单选,9多选)1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 B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一根带电的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这过程中电荷不守恒D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2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 Q 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 Q 为焦点的椭圆运动。 M、P、N 为椭圆上的三点,P 2、点是轨道上离 Q 最近的点。 电子在从 M 点经过 P 到达 N 点的过程中()A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静电力先减小后增大D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3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粒子沿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由 AOB 匀速飞过,重力不计, ()A粒子的电势能 A= B= 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D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4已知某一表头 G,内阻 0,满偏电流 将它改装为量程 03A 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A串联一个 570 的电阻 B并联一个 570 的电阻C串联一个 电阻 D并联一个 电阻5如图 4 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 S 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 3、,每米电荷量为 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率为 v 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A D6如图所示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那么 1、2 所表示的电阻及两电阻串联或并联后的图线所在区域分别是 ( )A1 表示电阻大的图线,并联后图线在区域B1 表示电阻小的图线,并联后图线在区域C1 表示电阻小的图线,串联后图线在区域D1 表示电阻大的图线,串联后图线在区域7如图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 2R 3136,则电 路工作时,电压 2为()A16 B19 C13 D128如图 5 所示,当变阻器向左移动,三个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4、) AL 1变暗,L 2 变亮,L 3变亮BL 1变亮,L 2 变亮,L 3变亮CL 1变暗,L 2 变暗,L 3变亮DL 1变亮,L 2 变暗,L 3变亮9如 图 所 示 , 实 线 表 示 匀 强 电 场 的 电 场 线 带 负 电 荷 的 粒 子 以 某 一 速 度 射 入 匀 强 电 场 ,只 在 电 场 力 作 用 下 , 运 动 的 轨 迹 如 图 中 的 虚 线 所 示 , p、 q 为 轨 迹 上 的 两 点 .若 p 点 电 势为 p, q 点 电 势 为 q, 则 ( )电势 p q 电势 p qC.由 p 运动到 q 过程中静电力做负功 D.由 p 运动到 q 过程中电势 5、能减小10两个较大的平行板 A、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开关 S 闭合时质量为 m,带电量为油滴恰好静止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两板非常缓慢地水平错开一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油滴将向上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滴将下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油滴静止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滴静止不动,两极板间电势差不变11如图所示,A、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 C 移近导体 A 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不张开B把 C 移近导体 A,用手摸一 6、下 B,然后移去 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把 C 移近导体 A,用手摸一下 A,然后移去 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 A、B 分开,再把 C 移走,然后重新让 A、B 接触,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 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12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 2V,这表示 ( )A电路中每通过 1C 电量,电源把 2J 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大于 2电池能在 1s 内将 2J 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D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的大二、定金属导线的电阻”的实验中,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 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 程 3 V,内阻约为 15 B电压表 程 15 7、 V,内阻约为 75 电流表 程 3 A,内阻约为 )D电流表 程 阻约为 1 )E变阻器 100 ,)F变阻器 2 000 ,)G电池 E(电压为 3 V,允许最大电流 开关 S,导线若干 (1) 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 (5 分)(2)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甲图中 (填“a”或“b”)为该实验的电路图。 (5 分)(3)按所选择的电路图把实物图乙用导线连接起来。 (5 分)三、计算题14 (10 分)如图所示,有一质子经电压 入两块间距为 d 电压为 U 的平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若质子从两板正中间垂直电场方向射入,且正好能穿出电场 8、,求:(1)金属板的长 L;(2)质子穿出电场时的动能;(3)若题中质子改为 粒子,则(1)(2)中的问题结果是否改变。 (请计算说明)15 (12 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 00,满偏电流1900,)当 2均断开时,改装所成的表是什么表。 量程多大。 (2)当 2均闭合时,改装所成的表是什么表。 量程多大。 16.(15 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绝缘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轨道最低点 B 点与一条水平轨道相连,轨道是光滑的,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场强为 E 的匀强电场,从水平轨道上的 A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 m 带正电的小球,设 A、B 间的距离为 S。 已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于小 9、球重力等大。 (重力加速度为 g)(1)若 S=2R,求小球运动到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为使小球刚好在圆轨道内完成圆周运动,求 S 的值。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物理(理) 选修 3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每个选择题不一定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 4 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2 分,1单选,9多选)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二、实验题13. (1) _。 (5 分)(2) (填“a”或“b”)(5 分)(3)按所选择的电路图把实物图乙用导线连接起来。 (5 分)三、计算题14 (10 分)15 (12 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座位号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5 分)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物理(理)卷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他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A 粒子散射实验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2如图为一质点沿 x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9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 2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当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 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怀抱着“玉兔” ,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踏上了探月之旅。 她历经变轨、减速、悬停、避障等过程,于 14
数: 普朗特数: 由公式( 218),得到管程表面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由于所处理的物料种类繁多,操作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对污垢的生成规律较难掌握,加之人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以至于目前对污垢热阻的选取主要凭经验数据。 选择污垢热阻时,应特别慎重,尤其对易结垢的物料更是如此。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污垢热阻往往在传热热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值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大。 管外侧污垢热阻
模式。 主要形式有: ( 1)、粮→猪( 鸡)→←沼→果 使用玉米、秸秆、谷糠等养猪(鸡),猪粪下池产沼气,沼气做饭点灯,沼肥还田种粮,沼液添加喂猪。 ( 2)、鸡→猪→←沼→菜 猪栏上建鸡舍,鸡粪落下来喂猪(或发酵杀菌后喂猪),猪圈下过沼气池,沼气煮猪食,沼液饲养成鱼、鳖,沼肥返地种菜。 此模式适合城郊农户,以向城镇提供肉、蛋、蔬菜为主。 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劳动力,实现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8)开始时刻::日期:姓名:23.( 18 分)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 h=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 M=2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 A,其右段长度 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 A 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其质量 m=1 与 A 左段间动摩擦因数 =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 A 施加 F=20N 水平向右的恒力,待 B 脱离 A(A 尚未露出平台)后,将
所述,该项目技术先进、设计合理,资金回收期短, 龙头 带动效果显著, 有利于当地 主导产业发展, 农民致富和农业 经济 良 性 循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切实可行。 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 智客网主要服务于职场人士,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管理、策划、技术类文档,为各行各业精英提供丰富而优质文档的资料。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