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四川省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2016.02)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下)2 月月考理科综合 生 物第卷(选择题 共 42 分)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 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能源物质 D 自由水是细胞内生化反应的良好溶剂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合理的是A 用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施用 2,4D 除去麦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C 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D 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3、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 2、水分的吸收B 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4、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 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 3、了如下实验。 实验 1:将浸有 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 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 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 1 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 2 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6如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病的遗传图解,6 不携带致病基因,3 与4 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4/9 B1/3 C15/16 D15/327、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 4、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第卷(非选择题 共 48 分)8 (13 分)某科研小组研究 毒对百合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气孔导度描述的是气孔开放程度)。 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_上,可用_试剂提取(2)净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_的变化来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染的百合比健康百合净光合速率低据表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 ; _(3)为了进一步探究 百合细胞呼吸是否有影响,请补充完成以下的实验思路:将 5、健康百合与 染的百合分别置于相同体积的密闭装置中,_。 9 、 (11 分)图甲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小麦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1)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为,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中不具有的细胞器是。 (2)夏季白天甲图细胞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 (填入编号)色素量的比值叶绿素 a 叶绿素 光合速率的比值染的百合/75% 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增殖渗透吸水(3)已知小麦根尖的细胞间隙中含有某种功能蛋白质,它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 若把有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大肠杆菌内,也指导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但此蛋白质不 6、具备正常的功能,可能的原因是。 (4)用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处理根尖,一段时间内检测放射性,发现放射性依次出现在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这是因为_。 (5)取小麦根尖,经解离、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其分生区细胞中看不到被明显染成深色的染色体,其原因最可能是 ,实验用的醋酸洋红液 7(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10.(11 分)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_蛋白转运到胰岛 B 细胞内,经过_ 过程产生大量 断 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打开电压依赖性的 道, 7、升高了胞内的 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 A 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 1 所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_。 由此推测,谷氨酸与胰岛 B 细胞表面的 _结合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 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岛 B 细胞,检测细胞内 光强度,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谷氨酸能够_正常小鼠胰岛 B 细胞内的度。 K +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 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 8、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 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 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 道_。 该实验结果说明谷氨酸对胰岛 B 细胞的作用是通过_实现的。 11. (13 分)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 ,雄性,雌性) ,已知三种羽色与 Z 染色体上的基因 B/b 和 Y/y 有关,B/b 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 B 为有色 基因,b 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 Y 决定栗羽,y 决定黄羽。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纯系) 子一代实验一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实验二 黄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实验三 9、黄羽雄性白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黄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 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 实验三和实验_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 1 均为不完全黑羽。 随机选取若干 雄个体相互交配, 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依据_,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依据_,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 杂交结果说明,F 2 羽色类型符 10、合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 )遗传的特点。 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 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 测黑羽的基因型为_,上述实验中 因型有_种。 根据 实验结果推测,H/h 与 Z 染色体上的 B/b 和 Y/y 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_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 基因影响_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_的雏鸟进行培养,作 为蛋用鹌鹑。 生物 2 月月考答案1 A D D C A (13 分)(1)类囊体薄膜(2 分)无水乙醇(或无水酒精或丙酮) (2 分)(2) 浓度(O 2 浓度或有机物的量 )(2 分) 叶 11、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产生的 H减少(2 分)气孔导度下降, 吸收减少(2 分)(3)在黑暗(或遮光或无光)的条件下培养(1 分)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装置中的 或有机物)的量(1 分) ,计算并比较二者的区别(1 分)。 (共 3 分)9、 (11 分)(1) 4 线粒体 5 叶绿体 (2)(2 分) (3)大肠杆菌无内质网,不能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故无生物活性(2 分) (4)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利用胸腺嘧啶复制 部分分生区细胞依次分化形成伸长区、成熟区(2 分) (5)解离后染色前没有漂洗(2 分) 大于10、 (11 分) (1)载体 有氧呼吸(或“柠檬酸循环” ) 升高 胞 12、吐(或“外排” )(2)谷氨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 分) ,抑制这一过程(1 分) (谷氨酸)受体 (3) 升高 (持续)开放 K +通道(2 分)11.(13 分) (1)Z 四 )F 2 栗羽: 不完全黑羽:黑羽 =1:2:1 每一性状的雌雄比例相同 不完全显性 6 B (2 分) Y(2 分) (3)白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栗羽 不完全黑羽 黑羽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573 547 1090 1104 554 566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下)2 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化学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 4 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4 K 39 6 (选择题 共 42 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卷共 7 题,每题 6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B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C在空气净化器中装入活性炭层 D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小苏打解毒2. 下列物质发生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