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回收期 N (年 )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 ,按工程投资增加 20%,效益减少 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 ,当折现率为 8%时 ,效益费用比为 ,内部收益率为 %,回收期为 年 ,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本项目实施后 ,改善了葛坳乡的交通条件 ,为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民出入国、省道主干线开辟了一条快 速通道 ,本项目为葛坳乡的农林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创造更有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对于都县域的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问题和建议 本项目位于于都县东北部区域内 ,连接了葛坳乡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 ,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 ,生态保持较好 ,地势高差较大 ,土石方开挖量大 ,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 ,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环 ,对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措施 ,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 ,减少水土流失。 本项目基本上是利用老路 ,施工期间对当地 沿线乡村的交通干扰较大 ,因此应尽量减少扰民 ,并做好宣传工作 ,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 ,于都县是革命老区 ,国家贫困县之一 ,在建设资金和经济政策方面 ,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使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研究区域概况拟建项目位于于都县东北部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 ,位于东经 115176。 11′至 115176。 49′ ,北纬 25176。 48′ 48〃至 26176。 20′ 53〃 .县境南北长 公 里 ,东西宽 公里 ,总面积 2893 平方公里。 东邻瑞金市 ,南与会昌和安远县交界 ,西接赣县 ,北与兴国和宁都相邻。 县城所在地贡江镇距赣州市 65 公里 ,距省会南昌市 422公里。 于都是赣州的腹地承东接西、通达南北的纽带。 目前 ,于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赣龙铁路、瑞赣高速公路、国道 323 线穿境而过 ,贡江水路直通长江可通行 50 吨级船队实现水运通江达海 ,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地位。 于都地处赣州市经济圈内 ,是赣州市大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随着赣州市在江西地位日益增强 ,于都县在江西省城市化 格局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于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也是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的中心城市。 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国家战略重点转移 ,于都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交通物流、科教信息和红色旅游中心 ,经济繁荣、旅游发达、风景优美的地区中心城市。 根据于都县发展规划 ,确定以贡江镇中心城区为主体 ,以公路网中主要干线 323 国道和于银线、于安线为轴线的十字形线性城镇发展格局 ,构成县域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的改建 ,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特别是将带动于都县东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加强乡村两 级组织之间的联系 ,使沿线群众出入交通更加便捷。 根据影响程度 ,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其中于都县为直接影响区 ,章贡区、安远、宁都、赣县、会昌、瑞金、兴国为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 21。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 表 21 指标 区域 人口 (万人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 影响区域内 赣州市 897 39380 11194700 5776600 2851400 于都县 102 2893 892020 404360 247800 占全市比重 于都县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 ,江西省南部 ,简称赣南。 赣南土地面积 39380 平方公里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 ,2020年年未总人口 897万人 ,平均每平方公里 人。 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地表水资源充沛 ,平均年降水量 毫米 ,水电资源可开发量 万千瓦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森林资源丰富 ,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 赣南矿产资源丰富 ,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 ,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 ,有世界“钨都”之称 ,“稀土王国”之美誉。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 ,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气候宜人 ,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 ,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 ,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 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 ,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 ,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 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 ,水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独特 ,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 ,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 ,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 ,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 — 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 ,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 ,赣州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 势。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2020 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达到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增长 %,增速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创 1996 年以来新高。 从生产角度看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增长 %。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增长 %,其中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增长 %,增速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率来分析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 第二产业增势强劲 ,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贡献率为 42%,比上年提高 分点 ,拉动经济增长 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观察 ,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比上年下降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比重为38%,提高。 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为 %,比上年下降。 于都县社会经济概况 基本概况 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 ,总面积 2893平方公里 ,辖 9镇 14乡 357个行政村。 一是人口大县 ,总人口 102万 ,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 ,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 ,拥有富余劳动力 45 万人。 二是千年古县 ,西汉高祖六年 (公元前 201 年 )置县 ,迄今有 2212 年历史 ,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 三是资源大县 ,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 ,已探明矿种多达 27种 150 处 ,开采价值较高 ,开发前景广阔 ,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 ,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 四是著名革命老区县 ,为中国革命胜利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1934 年 10月 ,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 万人集结于都 ,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经济发展状况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迈上 80亿元台阶 ,达 ,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 50 亿元台阶 ,达 亿元 ,增长 %。 财政总收入迈上 6 亿元台阶 ,达 亿元 ,增长 %。 地方财政收入迈上 4 亿元台阶 ,达 亿元 ,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上 20 亿元台阶 ,达 亿元 ,增长 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 20 亿元台阶 ,达 亿元 ,增长 %。 以上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四年翻番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四年翻两番。 三产比由“十五”期末的 :: 调整为::,二产比重提高 个百分点 ,二产总量占 GDP 的“ 半壁江山” ,于都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