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干旱带老砂地改造利用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完整版内容摘要:

冻垡,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寄 生虫。 ( 2) 定植 : 一般在 5 月上旬定植。 辣椒苗宜小苗定植,以苗高 15 厘米,8— 10 片叶,茎秆深绿较粗壮,根系白色的苗较好。 当雨季到来时及时整地移栽,选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 山地瘠薄瘦弱,为了增加产量,应进行合理密植。 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 70 厘米,窄行 50 厘米,株距 30 厘米,每亩 18 栽 3700 穴,每穴栽 2 株,栽后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 a 、定植: 地膜种菜追肥困难,因此定植前要施足基肥。 定植时间以幼苗长至 30 天左右、高 17 厘米左右、 8~ 10 片真叶时定植为宜,切忌定植老化苗和旺长苗。 辣椒定植不宜过深, 栽苗高度以苗坨高度为准。 b、夏季管理: 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发棵。 此 间要注意浇水和中耕除草 ,在定植 15 天后结合中耕培土高 10~ 13 公分,以保护根系防止倒伏。 进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 要及时摘除门椒,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下衰。 结合浇水施肥,并再次对根部培土。 注意排水防涝。 病虫害防治要力争少用药,并尽量采用低毒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及污染,确保蔬菜无公害。 d、适时采收:在适当的时节采摘蔬菜,保持蔬菜质量和产量。 e、贮藏运输:贮运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损伤 ,以便贮藏保鲜和长途运输。 滴灌 工程 设计参数的确定 ( 1)设计耗水强度 Ea(作物日耗水量 ) 根据有关资料及 《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 SL10395(下面简称 《规范》 )查得蔬菜滴灌日耗水量为 ~ 毫米 ,取 Ea= 毫米。 (2)灌溉水利用系数η 根据 《规范》 确定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η = (3)设计土壤湿润比 P 据有关资料和 《规范》 中的参考值 ,确定设计土壤湿润比:蔬菜 75%。 19 (4)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 《规范》 确定 ,滴灌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90%。 (5)设计灌水均匀系数 Cu=90% (6)计划湿润层深度 Z 蔬菜计划湿润 层深度定为 20~ 40 厘米 ,取 Z= 米。 (7) 灌水定额: m=1000γ zP (θ maxθ min)/η 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 mm; γ —— 土壤容重 g/cm3; z—— 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 m; P—— 湿润比 %; 75% θ max、θ min—— 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 %,一般θ max 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 90%、θ min 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 65%,即θ maxθ min= 田 ); θ 田 -土壤田间持水量 17% η —— 灌溉水利用系数。 经计算:蔬菜: m==此灌水定额为作物需水高峰期的值。 (8)灌水周期: T=(m/ Ea)η 式中 : T-设计灌水周期,天 m-设计灌水定额, mm, (mm) 20 Ea-最大日平均需水强度 (mm/d), mm/d 经计算: T= 天 ,根据实际情况取 6 天。 灌水器的选择 蔬菜滴灌:选用抗堵性能强的灌水器:内镶园柱式滴头, 辣椒 滴头间距为 ,流量为 L/h;瓜类滴头间距为 , 流量为 L/h。 系统管网布置 管网布置原则 采用的灌溉技术,要求输水干管要适合灌溉形式的要求。 ,结合首部位置和作物最佳种植方向的要求,使管道总长度最短和尽量少穿越其它地物。 确保作物用水要求,调水便捷,管理维修方便。 ,支管垂直作物种植行布置,滴灌带(毛管)顺作物行布置。 ,为防止热胀冷缩和冬季冻害,输配水干管均采用地埋式,地埋深。 并在低洼处及管尾修排水井,以便排除管道中冲砂水和秋季积水。 管网布置 滴灌: 机井 加压泵 离心 网式 过滤器 主干管 分干管 出地竖管 支管 毛管。 其中干管与分干管、分干管与支管、支管与毛管均采用鱼骨形布置,以减少沿程水头损失,降低能耗。 干管、分干管为地埋管,分干管垂直主干管布置。 采用竖管及三通连接。 21 毛管的布置方式: 辣椒 株行距为 ,南瓜、甜瓜株行距为。 毛管沿种植方向布置,每行蔬菜布设一条毛管。 毛管的铺设长度为60 m。 毛管可置于 膜下。 系统布置详见布置图。 滴灌系统的设计 滴灌工作制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中选择的灌水器和毛管的布置方式,蔬菜滴灌系统灌水延续时间 (单条 毛管在设计灌水定额下 ): t=InSeSL/( η q) 式中 :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h。 In-净设计灌水定额, m3/亩 ;蔬菜 Se-灌水器间距 ,m; 辣椒: ;南瓜、甜瓜: SL-毛管间距, m; 辣椒: ;南瓜、甜瓜;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q-灌水器流量, L/h; 辣椒: L/h ,瓜类:。 经计算 辣椒 灌水延续时间 : t=; 取 3 h 南瓜、甜瓜灌水延续时间: t=;取 6 h 全 系统采用轮灌的工作制度 ,按作物需水要求 ,全系统划分的轮灌组数目为 : N≤ CT/t 式中 : N-允许的轮灌组最大数,取整数; 22 C-一天运行的小时数 ,取 20 h。 T-灌水周期, 6d; t-一次灌水持续时间, h。 辣椒 3h,南瓜、甜瓜 6h 经计算 ,轮灌组划分 :辣椒 N≤ 40 组 瓜类 N≤ 20 组 根据实际情况, 辣椒种植地段 将分为 24 个轮灌组 ;瓜类分为 12 个轮管组。 各级管道流量计算 辣椒种植基地管道流量计算 (1)毛管 流量计算 Q 毛 =eSL毛 q 式中 :L 毛 -毛管长度 , 60m Se.-灌水器间距 , m q-灌水器流量, 经计算 :Q 毛 =420(L/h) (2)支管流量计算 根据系统的布置和各支管控制毛管 (每行布置 1 条毛管 )数量 ,确定支管进口流量为 : Q 支 =Q 毛tSL支 式中 : Q 支 -支管流量, m3/h。 Q 毛 -毛管流量, L/h。 St.-毛管间距 ,m。 m 23 Q 支 =(3)干管流量计算 按轮灌区的划分,任意一段干管流量等于干管以下最不利情况时的同时工作支管的流量之和 ,即 Q 干 = Q 支 2=(4)主干管流量计算 Q 主干 = Q 干 =(m3/h) (5)水泵流量计算 Q 泵 =Q 主管 Q 泵 =(m3/h) ( 6) 经济管径的确定 管径的确定 :D=VQπ4 管内流速 :(m/s)取 , 经计算 : D 干、分干 = 取 Φ 75PVC 管 D 支管 = 取 Φ 63PVC 管 D 毛 = 取Φ 16PE 管。 南瓜、甜瓜种植基地管道流量计算 (1)毛管流量计算 Q 毛 =eSL毛 q 式中 :L 毛 -毛管长度 ,m。 60m Se.-灌水器间距 ,m。 m 24 q-灌水器流量, 经计算 :Q 毛 =165(L/h) (2)支管流量计算 根据系统的布置和各支管控制毛 管 (每行布置 1 条毛管 )数量 ,确定支管进口流量为 : Q 支 =Q 毛 tSL支 式中 : Q 支 -支管流量, m3/h。 Q 毛 -毛管流量, L/h。 St.-毛管间距 ,m。 m Q 支 =8800L/h =(3)干管流量计算 按轮灌区的划分,任意一段干管流量等于干管以下最不利情况时的同时工作支管的流量之和 ,即 Q 干 = Q 支 2=(4)主干管流量计算 Q 主干 = Q 干 =(5)水泵流量计算 Q 泵 =Q 主管 Q 泵 =(选水泵流量为 32m3/h) ( 6) 经济管径的确定 25 管径的确定 :D=VQπ4 管内流速 :(m/s)取 , 经计算 : D 干 = 取Φ 90PVC 管 D 分干 = 取Φ 90PVC 管 D 支管 = 取Φ 75PVC 管 D 毛 = 取Φ 16PE 管。 管网水力计算 1)毛管水力计算 根据灌水器的流量和规定的允许流量偏差 ,计算毛管的最大允许长度 ,并按使用长度计算毛管的进口水头。 滴灌区确定的毛管直径均相同,为Φ16mm。 计算参数确定 :滴头流量偏差率 qr= 灌水器流态指数 X= 毛管为等距多孔出流 ,确定为不变径管道。 滴灌区取最不利轮灌区的管道进行计算。 式中: f、 m、 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系数。 m=, b=, f= N毛管实际出水孔个数; 23 qd滴头设 计流量 L/h; So进口至首孔的间距, m。       SeSNmNdfS qh mmbd 0 1 26 S分流孔间距, m。 d— 管道直径 ,mm。 16 经计算,毛管水头损失为: 沿程损失 hf毛 =, 局部水头损失 hj毛 =米 ,则 h 毛 = 2)支管水头损失计算 支管均为等距多孔出流 ,确定为不变径管道。 滴灌区取最不利轮灌区的典型支管进行计算。 其沿程损失按下式计算: hf=f L Qm/Db 式中: hf-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m。 f-摩阻系数; 105 Q-流量, m3/h。 d-管道内径 mm。 L-管道长度 m。 60 m-流量系数; b-管径指数。 支管多口系数为: F= 经计算 ,支管道水头损失为 : 沿程损失 hf支 =, 局部水头损失 hj支 = 米 ,则 h 支 = 3) 分干管水头损失 总干管无旁侧出流。 沿程损失经计算 hf分干 =, 局部水头损失 hj 分干= 米 , h 分干 = m,满足要求。 27 4) 干管水头损失 总干管无旁侧出流。 沿程损失经计算 hf 干 =, 局部水头损失 hj 干= 米 , h 干 = m,满足要求。 4)干管进口处要求的工作水头 滴灌区干管进口处的工作水头 H0=h 毛 +h 支 + h 干 =(m) 5)系统总扬程 ① 干管入口处的工作水头 : H0= ② 灌水器要求的工作水头 : h=15m ③ 首部枢纽系统水头损失 : h 首 =10m ④ 井位与地形高差 :△ z 取 2m ⑤ 动水位:△ h=22m ⑥ 井管水头损失 :h 井 : h 井 = 105DQ hjL 井管 式中: Q-泵设计流量 32m3/h; D-井吸程管内径 75mm; hj-水泵全程的局部水头损失 ,取 ; L 井管 -泵吸程管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