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耳孙资料-中外科学家内容摘要:

1、威耳孙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威耳孙,DTR(8691959),英国物理学家。 1869年 2 月 14 日生于苏格兰的中洛锡安郡。 2048 年入剑桥大学的悉尼苏撒克斯学院,开始对物理学和化学产生兴趣,1892 年毕业后留校,在卡文迪许实实验室担任 JJ汤姆孙教授的助手。 1896 年获得博士学位。 1900 年担任俞桥大学的物理学讲师等职务。 1925 年任剑桥大学杰克孙讲座自然哲学教授。 1934 年退休,曾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被授予科普利奖章。 1959 年 11 月 15 日在皮布尔斯郡逝世。 二、科学成就1894 年夏末,威耳孙在他为了研究云雾中的光学现象而建 2、立的云室中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 他认为这可能是水蒸气以大气中导电离子为核心而凝聚的结果。 1896 年他用当时新发现的 X 射线照射云室中的气体,观察到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水蒸气的凝聚大量增加。 X 射线通过云室中的气体,能产生大量离子;他观察到的现象证实了离子是水蒸气凝聚的核心。 因此,云室可以用来探测带电粒子,并可以用照相记录。 他的绝大部分有关“离子的凝聚核心作用”的工作是在 18951900 年间进行的。 1911 年他首先观察到并照相记录了 和 粒子的径迹。 到 1928 年,威耳孙已把云室装备得非常完善。 接着,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实验室里得到推广,取得很重要的成就。 由于云室的工作,威耳 3、孙获得192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耳孙从 19 世纪末开始长期从事大气电现象的研究,1956 年还写了雷云电的理论的论文送交皇家学会。 三、趣闻轶事言者有意,闻者有心在担任 JJ汤孙教授的助手期间,有一天,JJ汤姆孙和威耳孙作业务交谈,JJ汤姆孙有意识地提起,为了研究原子现象,他十分需要一种特殊的仪器,用来显示出电子在空间飞行的轨迹。 虽然 JJ汤姆孙当时并没有作为一项科研任务交给威耳孙,但是他却很有心,埋头钻研起这个问题来。 他年轻的时候就有建造人造云的理想。 他曾经回忆说:“那是 1894 年 9 月,有几周时间我是在奈斯山顶上的天文台度过的。 当太阳光照耀在山顶四周云上的时候,尤其是太阳周围有彩 4、环(日晕) ,或者彩环环绕着山顶,或者观察者站在云雾之上,令人惊异的光学现象就出现了。 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渴望在实验室中模拟这些观象。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让湿空气绝热膨胀以后突然冷却,就会产生云雾,实现了人造云。 接着,他用经过净化的没有尘埃的湿空气,使它膨胀以后冷却,同时让 X 射线穿入, X 射线穿过的地方空气被电离,带电离子就会象尘埃一样形成细微的水滴,显示出 X 射线的运动轨迹。 威耳孙还进一步发现如果体积膨胀不多,低于 30%,那么只有带负电的离子才能形成雾滴;如果体积膨胀很多,那么正、负带电离子都能形成雾滴。 威耳孙在 1911 年建造成第一台云雾室,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云雾室称做威耳孙云室。 JJ 汤姆孙对它给予高度评价:“这一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JJ汤姆生和卢瑟福用它拍下了 粒子和 粒子径迹的照片;1925 年布拉凯特用它研究人工放射性;1932 年菲特用它研究中微子;1933 年安德森(1905- )用它研究宇宙射线,发现了正电子,1937 年又用它发现了介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