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凯力天混凝土公司iso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执行人:试验员 测 试 内容: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记录仪表值和试样测试情况,发生意外情况时处理、复试。 根据不同试验区不同比例。 执行人:试验员 审 定 内容: ; 始记录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 ; 工的是否需要退回试验室,合格的交资料员登记、存档、发放。 执行人:技术负责人 数 据 处 理 内容:试验数据的有效位数 ;检验有无无效数据,按程序对数据进行修正。 按公式计算特征指标。 执行人:试验员 发 放 存 档 内容: ; ;; 定份数发放。 执行人:资料员 复 核 内容: ; 测试原始记录; 、计算结果。 执行人:室主任 用 户 异 议 处 理 内容: ,调查原试验过程; ,准备试样,组织复试 执行人:技术负责人 下 达 计 划 指 令 各项管理制度 检测人员 (实验员 ): (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 项要求, 在 检 测合格证基础上进行检测工作。 ( 2)检测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并经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检测证。 ( 3)检测人员要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 4)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在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专业检测室负责人,采取必要的措施或重做。 ( 5)对外单位人员不经检测部或专业检测室同意,不得充当检测员进行检测工作。 检定设备 ( 1) 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 2)检定设备 要有设备使用卡,对设备运转及参数作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 4)对进口设备未经培训、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 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 1)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与步骤进行。 ( 2)记录数据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 3)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试验室管理 (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 应有各试验室专人管理。 ( 2)凡有机械运转和通电的设备不得离开人员(对有自控装置除外)。 ( 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等有规定要求的温度、湿度、碳化浓度等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 5)各试验室检测报告及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由专人统一对外发放。 ( 6)检测报告发出后,必须留存一份存档备查,各种报告用纸应统一印刷,格式要符合检测报告规定要求。 一、 样品收发、保管、检验、复验 及判定制度 ( 1) 样品库环境应符 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要求等,同时必须有防火,防盗措施。 ( 2) 样品入库时,保管员和送样者应核对样品实物与样品记载文件是否相符。 物品交库完毕,由保管员填写样品单,送样者应在样品单上签字。 ( 3) 检测人员须持检测计划任务单方可领取样品,并有权拒绝领取不符合原封存要求的样品,领取时应在样品单上签字。 测试组在拆封及试验过程中,负有保护样品责任,对非试验性算坏的样品,保管员有权拒绝收回。 ( 4) 测试完毕的样品,应于三日内归还样品库。 归还人在样品单上签字。 归还后,由保管员通知检测部办公室做出样品处理意见,处 理样品的具体要求由保管员执行。 ( 5) 受检单位领回样品,应办理领回手续。 若属于消耗性样品,测试完毕,在保管员监督下,由试验室直接处理,最后,保管员应在样品单上签字,并将样品单装订成册,妥为保存。 ( 6) 样品检验,复验及判定必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规定,以保证检验的可比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 7) 检测组在接到计划任务单后,应迅速做好技术准备,对有关的仪器设备要进行调试,确保完好状态。 ( 8) 读数记录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目测数据应由两人相互校对共 同负责,计算机采集数据因存入磁盘。 ( 9) 检测工作不应 受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影响,测试工作程序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确定,由检测组负责人提出,经站长审定签字后方可发送。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复验: ( 1)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操作错误或读数错误而导致数据不准。 ( 2)检测中设备仪器出现失灵或试验环境发生变化。 ( 3)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使测试中断,失准或无法正常进行。 ( 4)由于操作或设备仪器的原因导致样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从而无法进行测试和判定。 ( 5)受检单位提出异议,并符合被检单位对检验报告提出处理制度中复测条件。 ( 6)如进行复验 ,对产品质量的决定原则上以复验数据为准,复验前数据全部无效。 二、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检定 及校验制度 ( 1) 仪器设备由各专业试验室统一管理,每台仪器均应有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和检验校准时间,记录及保管人,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 2) 新购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正常使 用各种仪器应定期检查,所有检查都应做好记录,并签上姓名。 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校准记录应由计量员负责记录。 在使用中自检情况和故障情况应有测试人员做好记录。 ; ( 3)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均须按照国家标准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定 ,凡没有检定合格证或超时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准时,经调整或修理后,应重新进行检定。 ( 4) 自制或非标设备,没有国家或部门的检定标准、规定时,检测部门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暂行的校准方法,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计量部门备案,并按校准方法实行定期校准。 ( 5) 检验设备、计量仪表使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清洁干净。 ( 6) 检测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经常保持仪器设备整洁、润滑、安全正确使用。 ( 7) 检测人员必须要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要做到管好、用好、会保养、使用、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 故障。 ( 8) 仪器设备专人管、专人用,非检测人员一般不得独立操作,特殊情况下经试验站站长同意后方可使用。 三、 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 1) 凡是被检样品未经检测受损坏,检测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检测程序,仪器设备损坏,检测数据不准,漏检项目,技术资料被盗丢失、泄密以及预料不到的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都为事故。 ( 2) 事故发生后,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报告站长,说 明事故情况,查清原因,备案处理。 ( 3) 事故责任者应实事求是地填写事故分析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旁证、事故的性质和原因。 由主任签署初步 意见报办公室。 ( 4) 办公室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由站长责成有关人员临时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等由站长批准。 四、 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 1) 质量保证人负责主管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处理,各室设一名不脱产的技术安全员,管理本室技术安全工作。 ( 2) 各室领导应高度重视技术安全工作,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工具,不准违章作业。 ( 3) 外来人员、新工人、学习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后,才能进岗工作。 ( 4) 从事精密仪器、电器等工作人员,除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专门的技术训练,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岗工作。 ( 5) 各室每季度检查一次安全工作,全站半年检查一次,写出检查报告。 五、 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保管制度 及样品保管制度 ( 1) 制作混凝土试块的混凝土拌和物应选取有代表性样品,不能取第一罐及第二罐的,要做到及时取样及制作。 ( 2) 混凝土试块制作时,一定要认真地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振实抹平。 ( 3)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应放入标养室或标养箱、标养池内,养护温度要达到 20℃177。 2℃,湿度要达到 95%以上。 ( 4) 混 凝土试块拆模时就轻敲轻放,避免振动试块缺棱掉角,正确地编号。 ( 5) 建立试块制作台账,认真填写记录(标明工程名称、使用部位、成型时期、强度等级、合同和配合比编号等) ( 6) 对留取的混凝土试块,应妥善保管。 六、 养护室管理制度 ( 1) 养护室是混凝土、砂浆、水泥试件等材料进行标准养护的场所,必须保持温度、湿度达到要求。 ( 2) 养护室由专人负责,每天记录养护室的温湿度,检查温湿度控制仪是否正常工作。 ( 3) 试件达到后,由养护室负责人编号入室保存。 ( 4) 要标有明显标志,确保不同单位的同类试样不致混淆。 七、 不 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为配合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不合格的管理防止建筑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及时纠正不合格,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 1) 建立不合格项目台帐,由办公室保存。 ( 2) 发出不合格 产品 后,检测人员应首先对检测过程,设备进行系统自查,确保非设备、试件和人为失误因素后,做好检测记录及时上报办公室。 ( 3) 办公室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应仔细核对,计算过程,执行标准,检测过程,(有备用试件时应重新检测),确认无误后,应及时通知不合格结果,对有复试要求的试验项目,要及时通知试验站进行必要的第二次检验。 ( 4) 如若有关的试 验数据经过二次检验仍不合格,应及时召开有必要的会议,或更改原材料或更改配合比。 八、 原始记录填写、保管与检查制度 ( 1) 原始记录是指包括抽样与检测进行填写的最初记录,它反映被检产品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应该严肃认真对待。 ( 2) 原始记录是应采用规定的格式纸或表格,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一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删除,确需更改的地方只能画改并由记录者在更改处加盖本人印章。 ( 3) 填写原始记录应做到字迹工整,所列项目填写齐全,检测中不检测的项目在相应的空栏目内打一横线或加以说明。 ( 4) 原始记录上必须有检测记录与校 核人员的签字,检测组在提出检测报告的同时,应将原始记录一同上交审核,原始记录审核正确无误后,由办公室统一编号,集中保管。 ( 5) 为保护受检企业的权益,应注意做好原始记录的保密工作,原始记录原则上不允许复制,因工作需要查看原始记录时,须按存档制度规定办理手续。 九、 试验检测报告整理,审核 及批准制度 ( 1) 试验检测报告是有关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依据,检测员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试验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 2) 检测人员要按照规定格式,文字认真填写,要做到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 如有无需填写的栏 目,应在空栏内打一横线或加以说明。 ( 3) 检测人员在完成检测任务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交给有关检测负责人,确认无误后立即写出检测负责人,确认无误后立即写出检测报告交站长审阅。 如发现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分析原因,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复验。 ( 4) 试验检测报告待检测数据全部到齐,一般应在 2 天内发出正式报告,对特殊要求应提前发出。 ( 5) 审核人员及 主任 对检测数据有疑问,有权提出新检测,各检测 组不得无故拒绝。 ( 6) 经试验 室主任 精心审校后并签字,进行存档。 十、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 1) 应长期保存的资料有: a、 国家、地区部门有关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政策、法令、文件、法规和规定 b、 产品和工程的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 c、 检测规程、规范、大纲、细则、操作规程和方法。 d、 仪器说明书、计量合格证、仪器、设备的验收、维修、大修、使用、降级和报废记录 e、 仪器设备明细表和台帐,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 ( 2) 其他属于定期保存的资料 ⑴各类检测原始记录,保存期不超过 5 年。 ⑵各类报告保管期不少于 5 年。 ⑶用户意见及处理结果,保管期不少于 3 年。 ⑷检测报告发放登记本,保管期不少于 3 年。 ( 3) 技术资料的保管应遵守以下规定: ⑴与检测无关人员不得查阅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 ⑵检测人员借阅技术资料,需办理借阅手续。 ⑶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不允许复制。 ⑷资料室为用户保守秘密,否则以违反纪律论处。 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站长批准后才能销毁。 十一、 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