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高三物理一轮课时训练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 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 F 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 m 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图所示,则( )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球对圆槽的压力为平恒力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大D水平恒力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解析利用整体法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 a ,对小球利用牛顿第二定所以只有 C 正确 ( m)2答案其斜面上放一滑块 m,若给 m 一向下的初速度 m 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现在 m 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 m 上加一竖直向下 2、的力 m 将保持匀速运动,M 对地有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B在 m 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 m 将做加速运动, M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C在 m 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m 将做减速运动,在 m 停止前 论在 m 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 m 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M 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解析给滑块一初速度 好匀速下滑,对其受力分析,可得: 施加力 F,与斜面向上方向的夹角为,隔离滑块,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得,F N N0,可得:a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可得:)f立可得: f0,选项 D 正确答案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 3、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 a(始时,粮袋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受重力、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N N得a故 B、D 错;粮袋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若当 将物体 a、b 从 O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当 b 滑到 A 点时, a 刚好从 b 上开始滑动;滑到 B 点时 a 刚好从 b 上滑下,b 也恰好速度为零,设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对物体 a、b 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从 O 到 A 的过程中,两者一直加速,加速度大小从 直减小,在 A 点减为零B经过 A 点时,a、b 均已进入 4、到减速状态,此时加速度大小是g(C从 A 到 B 的过程中,a 的加速度不变,b 的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D经过 B 点,a 掉下后,b 开始反向运动但不会滑到开始下滑的 O 点解析在 a 和 b 一起沿光滑斜面下滑,对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am b)m am b)a,随 x 逐渐增大,a 从 渐减小;在 A 点, a 与 b 分离,若 b 依然加速,a 则不能加速 (两者无法分离,故只能 b 已经在减速,m am b) a 受的力能提供减速的加速度比 b 小,m m m :aag( 可得 a 与 b 一起先加速后减速,故选项 A 错误、选B 正确对 分析,a 与 b 有相对 5、滑动,对 a:a ag(减速下滑;对 b:a b ,随 x 增大,a 项 C 正确b 反向运a 已经掉下,对 b 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满足简谐运动规律,故刚好运动至 O 点速度减为零;选项 D 错误答案质量为 460 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2013浙 江 卷 升时的加速度为 0.5 m/热气球上升到 180 m 时,以 5 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 g10 m/s 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受浮力大小为 4 830 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从地面开始上升 10 s 后的速度大小为 5 m 6、/ 5 m/s 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 230 气球刚开始加速上升时,速度为零,热气球所受阻力也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得 F4 830 N,A 项正确;由于热气球加速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所受阻力也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加速度为零; B 项错误;若热气球不受空气阻力,则根据v得,t10 s,但空气阻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故所用时间应大于 10 s,C 项错误;当热气球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f0解得,F f230 N,D 项正确答案 的薄滑板上,且位于滑板的中央,滑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盘与滑板间的动 7、摩擦因数为 1,盘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a1g)使滑板沿水平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若水平地面足够大,则小盘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共走了多远的距离。 ( 以 g 表示重力加速度)解析圆盘在滑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圆盘离开滑板前,加速度为度为 移为 板的位移为 1g,v 1a 1t1,x 1 1对滑板有 12 21又 x0x 1圆盘从离开滑板到静止时的位移为 速度为 2g0v 2a 2得圆盘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的位移 xx 1x 2 a 1g 21a 1g 11 222a 1g答案11 222a 1g9 L1 m 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 1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 8、度 m/s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 m1 小物块如图所示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小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 g10 m/:(1)从小物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 t;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设木板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间t 内的位移为 x1v 0t 22x 2又 v0a 1ta 2t代入数据得 t1 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Mm)g 2a 12mg联立解得 2 答案(1)1 s (2)质量为 m4 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 A 点,现用2013天 津 卷 F10 N 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 9、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 、 B 两点相距 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g 取 10 m/:(1)物块在力 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 大小;(2)撤去力 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 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物块由 A 点到 B 点整个过程,有 1x0代入数据,解得 6 m.(2)设刚撤去力 F 时物块的速度为 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 a,滑动的位移为 x2xx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以物块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1t0得t2 (1)16 m(2)2 t0 时刻将一相对2013新 课 标 全 国 卷 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 10、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10 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 t0 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解析(1)从 t0 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题图可知,在 .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 t0 到 t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m/s、v 11 m/s 分别为木板在 t0、tt 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 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g(1 22)立式得1 2 2)在 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2mgf假设 假设矛盾故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 于 块的 vt 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 2s 1联立式得s1)m。师说2015高三物理一轮课时训练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山东省2015年高考物理 高考备考计算题规范化训练(01)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1)开始时刻::日期:姓名:23.( 18 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 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L39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 s 与速度 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选修)卷2016年]江苏省灌南华侨双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物理(选修)时间:100 分钟 分值:120 分第 I 卷 (选择题 4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1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 E 可知,某电场的场强 E 与 q 成反比,与 F
物理(选修)卷2017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5.11)word版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上)期中物理试卷(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把两根同样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分别连在两个电路中A 电阻丝长为 L,直径为 d;B 电阻丝长为 3L,直径为 3d,要使两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两电阻丝上的电压之比为( )AU A:U B=1:1 BU A:U B= :3 CU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