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卷2016年福建省闽粤联合体高三第三次联考(2015.12)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闽粤名校联谊试题研究中心组 审核:广东广州六中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5 至 3 两题为多选题)1 (4 分)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 轻质弹簧 a、b 串接在一起,a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 b 弹簧的 p 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 a 弹簧的伸长量为 L,则( )Ab 弹簧的伸长量也为 LBb 弹簧的伸长量为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2LDp 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L(1 (4 分)起重机以 1m/加速度将质量为 1000货物由静止匀速地向上提升,若 0m/在 1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A500J B450 2、0J C5000J D5500(4 分)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A 沿着固是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 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分别到达地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平均功率 B重力的平均功率 =C重力的瞬时功率 B D重力的瞬时功率 (4 分)设地球半径为 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 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与 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a 与 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Cb 与 c 的周期之比为 Db 与 c 的周期之比为5 (4 分)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 3、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 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 V,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 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 2E,则有()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20 分)6 (4 分)在“探究力、加速度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 A 图线试分析:A 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A 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7 (6 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设 0 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打计数点 2 4、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物体的加速度 a= m/s 2题包括小题,8 分+12 分,共 2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与单位)8 (8 分)某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附近高度为 H 处以速度 平抛出一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回星球表面,测得该物体的水平位移为 x,已知星球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量为 G不计空气阻力,求:(1)该星球的质量(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9 (12 分)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质量为 2103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s,速度达到 10m/s随后汽车以 P=6104W 的额定 5、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又经过 50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大小为 03N求:(1)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值;(2)汽车速度为 20m/s 时的加速度大小;(3)汽车从静止到最大速度所经过的路程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5 至 3 两题为多选题)1 【解析】由题意知两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 Fk 1Lk 2L,得 b 弹簧的伸长量L ,p 端向右移 动的距离 LLL ,故 B 正确案】(4 分)起重机以 1m/加速度将质量为 1000货物由静止匀速地向上提升,若 0m/在 1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A500J B4500J C5000J D5500功的计算 专题: 6、 功的计算专题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拉力的大小,结合运动学公式 求出花纹上升的位移,从而求出拉力做功大小解答: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解得:F=mg+000(10+1)N=11000N上升的位移为:x= 112=拉力做功为:W=1000500J 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综合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难度不大,也可以通过定能定理求解3 (4 分)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A 沿着固是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 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分别到达地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平均功率 B重力的平均功率 =C重力的瞬时功率 B 7、D重力的瞬时功率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专题: 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根据瞬时功率的公式求出重力的瞬时功率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比较运动的时间,通过平均功率的公式求出重力的平均功率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 解:A、B 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据 得, 重力做功相等,根据 知,故 A、B 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得,物块到达底端时的速度 v= A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 PA= 物体重力的瞬时功率 PB= B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掌握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求法4 8、(4 分)设地球半径为 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 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与 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Ba 与 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Cb 与 c 的周期之比为 Db 与 c 的周期之比为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分析: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根据 v=算线速度的之比,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 b、c 的周期之比解答: 解: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 a=c,根据v=r,a 与 c 9、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 A 正确,B 错误据 得:T=2 ,故 b 的周期与 c 的周期之比为 ,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评: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根据 v=r,a= 比较线速度的大小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比较 b、c 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大小5 (4 分)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 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 V,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 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 2E,则有()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2世昌的博客 返回 10、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1)冲上斜面和返回到斜面底端两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相等;(2)初动能增大后,上升的高度也随之变大,可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上升的位移,进而表示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对两次运动分别运用动能定理即可求解解答: 解:以初动能为 E 冲上斜面并返回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设以初动能为 E 冲上斜面的初速度为 以初动能为 2E 冲上斜面时,初速度为 ,加速度相同,根据 2可知第二次冲上斜面的位移是第一次的两倍,所以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是第一次的两倍,整个上升返回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是第一次的两 11、倍,即为 E以初动能为 2E 冲上斜面并返回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 ,所以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E,A 正确,B 错误;由得: ,C 错误,D 正确故选 评: 该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的直接应用,注意以不同的初动能冲上斜面时,运动的位移不同,摩擦力做的功也不同0 分)6 (4 分)在“探究力、加速度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 A 图线试分析:A 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A 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拉车的砝码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12、;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在“探究加速度 a 与物体所受合力 F 及质量 m 关系”的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先控制 m 一定,验证 a 与 F 成正比,再控制 F 一定,验证 a 与 m 成反比;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小车的合力,故要通过将长木板右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和使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来减小实验的误差。 解答: 解:开始当小车挂上重物时,加速度却为零,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故导致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木板倾角偏小即说明操作过程中平衡摩擦力不足设小车的质量为 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 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 m: 拉 =:F 拉 =世昌的博客 :a=F 拉 =当 mM 时,即当 13、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从图象上可以看出:F 从 0 开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么在后面砂和砂桶的质量就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由加速度表达式知 以图象向下弯曲所以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故答案为: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未满足拉车的砝码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点评: 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本实验只有在满足平衡摩擦力和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的双重条件下,才能用砂和砂桶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力。 7 (6 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设 0 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打计数点 2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物体的加速度 a=m/s 2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