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内容摘要:

一间 破屋子 ,由 裱糊匠 东贴西补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李鸿章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主要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背景和目的: 概况: ( 1)代表人物: ( 2)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3)实践: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彻底破产。 评价: 积极性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冲击了守旧观念 , 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局限性 :仅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停留在学习 “ 器物 ” 的 层面 ),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二、实践 学器物,移花接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有人认为: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提出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 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 《 劝学篇 》 中说道: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B B 三、创新 ——变制度,昙花留香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思想的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 ( 19世纪 60年代) (4)评价: 经济上:主张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 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 求学校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 (1)背景: (3)内容: (2)代表人物 :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②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王韬、郑观应 1) 反映了 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的 利益和要求。 起到了启蒙作用 ( 引导 知识分子把 注意力 从 工商、科技 转移 到政治制度 方面) 2)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没有实施。 1)政治基础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西学的不断传入; 4)实践基础 :洋务运动的破产。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