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平均数内容摘要:
师:我不这样想。 明明是第 7小组夹的多,第 3小组夹的少,你怎么认为第 3 小组的水平更高呢。 如果大家能说服老师,我就接受大家的意见。 大家讨论讨论,看怎样才能说服老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与学生展开辩论。 讨论完毕,全班交流。 ) 师:谁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 1:第 7小组的人太多了。 他们夹的总数多是因为人太 多了。 生 2:第 7小组人数这么多,比总数肯定是不公平的。 7 生 3:第 7小组有 10 人,总数确实多。 但平均数不如第三小组。 假如第三小组也是 10 个人, 10 个对 10 个,又会是哪个小组的夹球个数多呢。 生 4:单个对单个更公平。 第 7 小组靠着人多才总数多,第 3 小组因为人少所以总数少,如果第 7小组只有 4个人,肯定不如第三小组总数多。 所以,小组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比平均数更好。 …… …… 师:我听明白了。 看来,在小组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小组的夹球水平再比总数不公平了,我们应该比他们的 —— 生:(齐答)平均数。 师 :我向同学们提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如果让你给咱们班 6 个小组的夹球水平排出第一名到第六名,比什么更合理。 生 1:比合计。 (许多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 ) 师:看来有不同意见。 谁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 2:应该比平均数更合理。 因为我们六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公平。 师:她考虑了咱们分组的实际情况,非常好。 [比较出真知。 在有层次的比较中,学生逐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价值,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加深刻。 由于课堂上没有呈现出预想的“比总数好”和“比平均数公平”这两种意见交锋的场面,而是出现了全 8 体同意“比平均数更公平 ”的一边倒局面,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自己放在被说服的一方,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体现了教师较好的应变能力。 ] 三、尝试解题,自主归纳 师:(教师出示例题)这是课本 42 页上的一道题: 一个小组有 4 个同学,小红收集了 14 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12 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 11 个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 15 个矿泉水瓶。 这个小组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谁来先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生 1:大约是 13 个。 生 2:应该在 12 千克和 15 个之间。 师:每个同学独立列出算式,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看自己 估计的准不准。 (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个学生板书列式。 ) 师:请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求出了这个小组中 4 位同学收集的和,然后除以小组人数。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 (学生表示没有疑问。 ) 师:我们知道,在篮球比赛中,身高是非常重要的。 欢乐队参加篮球赛,上场的 5 名队员的身高分别是: 148 厘米、 142 厘米、 139 9 厘米、 141 厘米、 140 厘米。 上场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大家先估计一下,然后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一生板书算式。 ) (学生说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质疑问 难。 ) 师:刚才咱们求的平均夹球个数、平均体重、平均身高都是平均数。 大家。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平均数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ppt课件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秒针走过 1个小格就是 1秒。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秒针走 1圈,分针走 1小格。 请注意一下,秒针走 1圈,分针怎么走。 :一秒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设计x
家所说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就是一种策略。 问:什么叫策略 ?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 ? (说明: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 “ 策略 ” 这个抽象概念。 本环节旨在通过课前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策略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呈现情境( 1)谈 话:三个好朋友去文具店买文具
小学毕业回忆小学生活(2)
率,因为你实话实说,好。 还有吗。 (三)再读一读 (师导)老师已不再年轻,你们才是花季的蓓蕾,展翅的雄鹰,明天是你们的世界,写得不错。 拿来,我们共同评一评,你愿意抛砖引玉吗。 不对,应该是抛玉引玉啊。 (四)师生共评 (师导)看来作文中的真情很重要(板书:真情)表达了友谊的桥、尊重的桅、信任的帆和坚定的心,英雄所见略同。 (师导)描写是情感抒发的 源泉,在生活画卷上偶尔抹上一抹灰色
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说课稿范文
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 (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 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 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 (板演周角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