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内容摘要: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4007156688 师 :大家再次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出语气,注意停顿。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 :好,现在分四人学习小组,对照注解,疏通文意,不必字字落实,重整体感知,掌握故事大意即可,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理一下,有难理解的字词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分四人小组活动) 通过自由朗读,放手让学生互质疑难,合作解答,体现了自主和合作的精神。 □专家点评 师 :听到大家的议论,好像是说再找不出来错了,(问全体学生)是不是没有错了。 生 :(齐答)是的。 师 :我刚才跟大家一样,很认真地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的确没有找出读错的字和断错的句子,我想大家跟刚才这位同学一样,都做过认真的预习工作,这值得肯定,不过语气、轻重音读得还不够到位。 老师将课文范读一遍,大家心里跟着老师读。 (师范读) 师 :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生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的情节是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并立即行动,后来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反对他移山,还讲了很多不利于愚公移山的理由,愚公驳斥了智叟的错误观点,最后山神帮助愚公移走了 两座大山,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师:请同学等一下再接着提问题,刚才你提到了一个词“寓言”,那老师问你,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则寓言呢。 (彩屏课题下显示:寓言) 生 1:这是我上小学时课外读过的寓言。 第 7 页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4007156688 师 :课外阅读这时派上了用场,很好。 师 :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的特点。 生 2:它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或其他生物,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中,给人启发和教育作用。 师 :非常正确。 再接着提问。 解释关键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专家点评 生 3:我提一个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曾”,意思不清楚。 生 4:两个“曾 不能„„”的“曾”可以做“乃”讲,“曾不若„„”的“曾”可以做“竟然”讲,他们的读音也不一样,后面一个读 c233。 ng,前面两个读 zēng。 生 5:“平险”是什么意思。 生 6:“河阳”“汉阴”是什么意思。 师 :看来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哪位同学可以解决。 生 7:我觉得“险”是“危险”的意思,可讲不通。 师 :我们进行了两年半的文言学习,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其中老师讲到过有些词古今意义有变化,根据课文的需要,“险”在这里作什么讲更合适。 生 7:高山。 师 :很好。 刚才大家还提到了 “河阳”和“汉阴”。 看课文 178 页的注解⑥,可能很多同学像 B 同学一样,对此不太理解。 形象地说,山的南面,太阳从东方一出来,就能照得到,人们站在山南就能看得到太阳,所以叫做“阳”。 水不同于山,水一般都有堤岸,水在堤岸的下面,太阳刚一出来,堤岸正好把水的南面遮住,所以叫“阴”;与之相反,水的北面却遮不到,所以叫“阳”。 像这样意义古今发生变化的词,我们要留意积累。 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第 8 页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4007156688 师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结果怎样。 用原文回答。 生 1: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师 :移山有哪些困难。 生 1:“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又高又大;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师 :“移山”是很困难的事,他们的劳动是紧张而又艰苦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 生 1:显示愚公移山决心之大。 师 :愚公认为山一定可以移走的理由有哪些。 生 2:山不加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师 :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最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