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内容摘要:
呢。 就是要是行王道。 下面这一段就说了王道开始的情景,请大家来读一遍。 ( 1)讲解“王道之始” ① 孟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王道的呢。 第一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说的是 谷物粮食 第二句,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说的是 鱼类海产 第三句,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说的是材木。 这里写了三句话,其实说的是两方面,大家看谷物、鱼鳖是“食”的,材木是关于“用”的。 归起来说,就是老百姓生活中“吃的”和“用的”。 为什么孟子讲这两方面。 他接着说: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王道之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用四个字回答就是“养生丧死”,大家想想“养生丧死无憾”用现代化来说是一个怎么样的生活水平。 王 道之始就是要使民众温饱,活着有东西吃,死了能够安葬。 这是最基本的。 【板书】孟子之策:行王道→→胜食、胜用→→养生丧死无憾 ② 掌握文言词句:胜、丧、以、是„„也„„ 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要破读,读 sheng(读一声)意思是“尽”,就是“吃不完、用不完”的意思。 “是使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里的“是”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 的意思)“是„„也„„”这个句式可译成“这就是什么什么呀”, 全句是,你做到这一步,这就是让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了。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孟子的语言十分逼真,接近口语。 “丧”读 sang(一声),读 sang(四声)是失去的意思,这里是办丧事,不是失掉之意,所以读第一声。 斧斤以时的“以”字是“按照”的意思。 ③ 体会孟子语气。 本层连用五个“也”字,如果删去前四个,改用“„„,则„„”这种句式,下面 请同学们听一听改了后有什么变化: “不违农时,则谷物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则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则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 原文“也”较好地表达出孟子坚信不疑的语气和赞美之情,使行文如连珠,颇 有声势。 孟子 肯定地说“你必须这样做”,你做到这一步就会出现下一步。 你做到不违农时,那谷物不可胜食。 你做到数罟不入洿池,那么 鱼鳖不可胜食。 古代是有法令规定的,鱼不足一尺长,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的。 你得让它好好繁殖,不能打捞干净。 同学们齐读一遍,把孟子肯定自己的主张以及迫切希望来梁惠王行王道的意愿读出来。 【板书】王道之始: 养生丧死无憾也 ( 2)讲解“王道之成” 下面一层是王道的进一步陈述,讲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 这一段是难点。 ① 理解孟子之 “ 民 ” 义 掌握文言词句: 树、衣 “树之以桑”,其实是以 桑树之,“树”是活用,意为种树,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里“衣”读第四声,因为它活用破读为 yi。 是“穿”的意思。 下面的“食”也是这个道理。 6 古代生产水平不高,物品生产的少,高龄的人,一定岁数的人才可以享受一些好点的待遇。 换句话来说,在座的各位以及老师没到五十岁,七十岁都是穿不上丝织品,吃不上猪肉的。 至于“百亩之宅”,古代实行井田制,按井字划分九个格,每个格亦即每块地一百亩,故曰“百亩之田”。 所以说,在文言文里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大家要慢慢挖掘。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相关推荐
0,且 a≠ 1) 图象与性质 探索发现 :认真观察函数 的图象填写下表 21142 1 1 2 1 2 4 0 y x 3 探究:对数函数 :y = loga x (a> 0,且 a≠ 1) 图象与性质 对数函数 的图象。 xyxy313 l ogl og 和猜猜 : 2 1 1 2 1 2 4 0 y x 3 2114xy 2lo gxy21l o gxy 3lo gxy31lo
展教育。 从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一是主体要务实。 德育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其自身必须求真务实,做到爱、责、能、范的统一。 爱,就是从事德育教育必须真心喜爱这项事业。 所谓真心喜爱,就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从事德育教育。 责,就是对从事德育教育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干好每一件工作。 能,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应该具有的能力。 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
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 1 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
二、讲授新课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 活动 1七嘴八舌话“初中新生活” 初中生活是每个同学的一个新起点,你对这个新起点是怎样认识的。 活动 2议一议 : 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这个新环境有哪些使同学们感到新鲜和好奇的地方呢。 提示:可从以下方面谈起,如:校园总貌、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绿化情况、楼房建设等对比小学校园,可从班级设置、学生数量变化等对比小学情况,也可从学校创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