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内容摘要:
知识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能够画图表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2)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能力目标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理解昼夜交替产生和四季的变化,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计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 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每天升起的太阳都不陌生了,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没有发现,在同一个地区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不一样的。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除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外,它还可以导致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解新课: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白天大于 0176。 ,黑夜小于 0176。 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情境:读 “北半球二份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思考 a、 b、 c 三副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 教师归纳总结 : ① 在图 a 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即 23176。 26180。 N,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② 在图 b 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即 23176。 26180。 S,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③ 在图 c 中,太阳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教师讲解: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
相关推荐
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交的一点就是地球上的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 习经纬网有关知识。 阅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旬阳县城关二中“互助导学 —— 四步六环”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 自主学习 自学课文 P9 页,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 学习任务一: 从图 中找出台风“梅花” 所在地。 从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莫斯科所在的经纬度。 学习任务二: 在上图中
计 2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6 —— 8 页 内容,独自 完成下表 内容,然后学友互查,全班分享答案,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 学习任务一: 认知纬线的特点 项目 纬线的特点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学习任务二: 认识纬度 项目 纬度 0176。 纬线 纬度表示方法 标度范围 半球划分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度数的变化规律 学习任务三:从下图标出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中间一条是赤道
均半径约 _______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 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 认识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据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_________。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______ 、 ______和 ______来表示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和 ______ 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上的情景怎样。 战士们是如何被感动的……然后,以《硝烟中》为题,练习想象性扩写。 三、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知识的理解、内化、运用有其过程。 语文教学在注重以上过程中,不应停留在本身的完整性,而应体现诵读、积累、迁移,实现语文教学引路的目的。 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阅读期待视野,利用其阅读期待提高教学质量
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