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3)内容摘要:
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 1 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 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 2 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2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 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 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教学计划(3)
相关推荐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
电极上的现象及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 10mL 气体时停止实验。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 分别与正极,负极连接的两只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①两电极上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 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1: 2 气体检验: 【过渡】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请注意观 察
d why? 2). Does a “friend” must be a person? Do you have any unusual friend? 【设计意图】 : 两个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 鼓励学生开口, 锻炼 口头 表达能力。 并 通过问题 自然 引出课文中安妮不同寻常的朋友 —— 日记,让学生把自身 和课文联系一起。 Activity Two: Reading and
算一算 ( 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 178。 ,底面积是 178。 ,它的表面是多少平方厘米。 ( 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 10 厘米,高 20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 3)圆柱的表面积与求体积有什么区别。 二、综合练习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 1)一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
1、高二物理(第 1 页,共 4 页)武汉外国语学校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在水平地面上方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匀强磁场方向水平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