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 为什么。 (没有礼貌。 ) ② 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没 有礼貌。 ) ③ 那你觉得这个 “ 喂 ” 应该怎样来读呢。 谁愿意来试一试。 —— 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 “ 多高哇 ” 、 “ 很远很远 ”。 ① 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 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 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 — 指名读 — 齐读。 ④ “ 很远很远 ” 又该怎么读呢。 谁来试试看。 ⑤ 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 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 你呢 ” 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 这里的 “ 你呢。 ” 是什么意思。 ② 该怎么读。 (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 ) —— 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 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 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 (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 (说话训练) —— 他想,为什么小 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2)
相关推荐
: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 哎 !好可怜的小木偶呀 !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 ?老师有个主意,咱们 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 三、 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学生合作试演。 —— 观众评议、教师指导 —— 学
乘除法的计算。 3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以上我说的是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接下来我说说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它的内容标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而我今天说的“小数除法”是数与代数这个领域,不涉及其他三个领域。 二、说教材 我打算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解读教材:即单元编写特点、单元编排体例、全册内容结构、单
③ 256 2. a247。 b( a 与 b 都不等于 0)如果 b 缩小 10 倍,商不变, a 必须 ( ) ①扩大 10 倍 ②缩小 10 倍 ③扩大 100 倍 ④不变 3. 247。 =( ) ① 1 ② ③ 4. 247。 的商的最高位在( )上 ① 个位 ② 十位 ③ 十分位 5.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① > ② 247。 > ③ 247。 > 6. 在计算除法时
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 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 具体做法如 下: ① .学生试做例题 6 例题 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 .学生试做例 8 ③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 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