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左右教案x内容摘要: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实践与应用 学生动脑筋猜数,说处理由。 学生先观察图,他为什么上船了。 其他小朋友也要上船,怎么办。 你来帮帮谁。 学生看图列式,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理由。 然后全班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猜一猜树叶下面的数是几。 112= 115= 113= 118= 116= 119= 114= 117= 游戏;登游艇要求先看图,弄清楚图意,再让学生小组内完成,最后全 班进行汇报交流。 11( 9) = 用 11 减去自己身上的号码并正确的计算正确,可以顺利登上游艇。 (可以留作作业)要求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会正确的计算 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 减几 教学目标: 掌握 12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 12 减几的计算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边操作边说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兔博士有 12 块积木,它从中拿走了 5 块,请你用自己的学具把这个过程摆出来。 并且说出你是怎样摆的。 要想求还剩下几块。 怎样列式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赋予数学知识以生活内涵,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与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 想法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想法: 125= 7 , 105= 5 5+2= 7 125= 7,因为 7+5= 12 所以 125= 7 125= 7, 122= 10 103= 7 ┇ ┇ 学生先自己操作表达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说出图意列式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怎样算的。 学生说出图意列式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怎样算的。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25= 7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鼓励学生想加算减。 教师引导: 兔博士还可能拿走几块。 怎样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计算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123= 9 124= 8 125= 7 126= 6 127= 5 128= 4 教师出示:第 14 页下面苹果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共有 12 个苹果,筐外有 3 个,筐里有几个。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123= 9 (把图中的 “。 ”盖住)问:根据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汇报交流:并板书 9+3= 12 3+9= 12 129= 3 鼓励学生想加算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去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实践与应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天在书上,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或解题思路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填在书上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看一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完成练一练第 4 题口算 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玩扑克 做数学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生动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游戏活动的全过程。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 感受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同桌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小黑板写出游戏规则。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说出一副扑克牌有什么花色,各种花色有几张等,引出玩扑克的游戏活动。 二、数学游戏 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教师请同学小声读一遍。 示范游戏规则。 教师与某位学生共同示范游戏的过程并进一步讨论游戏规则。 同桌两人玩扑克。 根据活动的要求同桌两人一组玩扑克。 边玩边记录每次游戏中说出的算式,写一张白纸上。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交流各组玩扑克的情况,重点说一说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提出继续玩的要求,让学生从扑克牌中抽出 1 1 13 几张牌,继续玩扑克,并把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中。 三、课外延伸 下课前,教师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制定其他多种游戏规则进行扑克牌的游戏。 数学课上玩扑克学生会更感兴趣。 交流扑克牌的基本情况,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便于学生理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培养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关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适应性。 使学生经历游戏活动的过程,感受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练习、巩固数学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展示玩扑克的结果,学习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和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 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块来玩扑克,谁来说说你对扑克牌有哪些了解。 学生对扑克牌可能有以下了解: ●扑克牌有梅花、方片、红桃、黑桃四种花色。 ●每种花色有 13 张牌。 ●有一张大王、一张小王。 ●扑克牌共有 54 张。 …… 师:同学们对扑克牌这么熟悉,看来都会玩扑克牌。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扑克牌玩一个特别的小游戏:玩扑克,做数学。 (板书) 师:游戏之前要先看游戏规则。 小黑板出示游戏规则: 同桌两人一组,每人摸一张,根据扑克上的数,说出加、减法算式,并且计算出来。 也可以把说出的算式同一个数比较,用 或 表示。 谁的数大谁先说,一人一句。 把你每次说出的算式记录下来。 谁说出算式多,谁就得到扑克牌。 师:下面,老 师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给大家做个示范。 在示范时,要提醒其他同学认真看,并特别说出大于几或小于几的例子。 师:看清楚了吗。 对游戏规则还有什么建议吗。 生:如果两个人说出的算式同样多,怎么办。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同桌两人自己约定好解决的办法。 若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 生:抽到的两个数都超过 10 怎么办。 如: 1 12。 师:大家讨论一下。 生:可以说出 1312 或 1213。 生:会计算就算出来,谁也不会就都不要。 师:我看这些主意都不错,如果你们还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师: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开始做游戏吧。 要把自己说到的算式记录在一张纸上。 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也可以参与一些难度大的游戏。 师:汇报一下你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会说到: 生:抽出超过 10 的数,我们两人一块算的。 师:举个例子。 生:比如, 11 和 13。 可以写成 111 131 13- 11= 13+ 11 13+ 11= 24。 如果学生提出上面的情况,教师提 出师生一起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在玩扑克中学习了许多知识。 下面我们继续玩,这回难度大一点,只拿出 10 以上的 4 张牌,看谁得到的牌多。 把自己想到的算式写在自主小天地中。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扑克牌做了个有趣的小游戏,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数学运算。 课后,大家还可以自己制定其他各种各样的规则玩扑克,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 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崭新素材,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是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一年级下册在 “观察物体 ”中,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小汽车,体会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像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教材还通过 “练一练 ”中 “连一连、看一看 ”等观察玩具、茶壶的活动,进一步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经历 “观察实物 ―― 初步感知 ―― 形成表象 ”的过程,逐步建构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本册 “观察物体 ”,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但因为 “练一练 ”第 3 题中出现三个面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酌情渗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 (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 生 1:好像是鹅。 生 2:是鸡。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 (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再来确认一下。 (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 生:鸭子 !猜对了。 (学生很兴奋。 )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生 1:背面不好认。 生 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 3:光看后 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 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 生 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 也是看到车尾。 请站起来。 (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 生 2:我看到的是车头。 …… 生 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 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 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 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 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 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 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 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 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 师: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