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续写与评价任务的有效制定策略研究内容摘要:
要求。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 未结合教材和《课标》进行分析,就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与学习 目标划等号。 在《课标》的第一个层面的要求中,除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外,还要求对对称轴有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的结果就是“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这一目标没有体现。 课时目标和《课标》要求不一致。 在目标 2 的描述中, 教师描述为“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 称图形的另一半。 ”但《课标》的要求为“能够在方格纸上补 全 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 两个描述的区别在于 前者用“画”这个动词,《课标》用“补全”这个动词加形容词的形式来描述。 很明显后者更精准些,前者的随意性更强些。 达到目标的途径未明确指出。 在上面的那句话中要采用怎样的手段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未明确指出。 在这里应该 利用例 1 所学到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才对。 基于以上原因,将两个目标 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第二次确定的目标为: 4 学生 通过 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描述出 轴对 称图形 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这一特征。 能够在方格图中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等操作活动,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探究并总结出“找、定、连”的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 并 能够在方格图中补全 简单的 轴对称图形。 同第一次确定的学习目标比较。 明确了主体是学生, 明确了到达目标的途径,明确了达到目标的形式,达成的目标也更加具体。 符合目标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要求。 但是,利用该目标进行第一次实际教学活动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在完成目标 2 的“能够在方格纸中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出现了问题。 依据教材分析,该 项 目标是目标 2 中,学生找到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后的直接运用。 教材的例 2 补全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竖置 的,当然学生也比较容易能补全对称轴横置的轴对称图形。 但是教师在教学时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出出示了 补全对称轴斜置的轴对称图形。 虽然, 补全斜置的轴对称图形的目的是丰富学生补全轴对称图形的经验,进一步熟悉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加深理解轴对称的特征。 但是学生在刚接触总结了补全 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后就对学生提出补全斜置的轴对 称图形的要求显得有点高。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也感觉到困难。 补全斜置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的目标达成 率 低。 所以,依据实际情况,讲课时计划进行相关的调整。 用两课 时完成对《轴对称》的教学。 相应的学习目标也必须按照课时进行分解。 第三次 确定的目标为: 学生通过 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描述出轴对称图形 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这一特征。学习目标续写与评价任务的有效制定策略研究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梁萍)
注。 写旁注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预设: 板块一:从语言入手,了解母亲 的“狠”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 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 “那 我就……找我爸。 ”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
学教案:15_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的解集是 }|{ axax ,它 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 a 的点的集合是开区间(- a,a),如图所示。 a 图 11 a 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上述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第二种类型: 设 a 为正数。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 ax 的解集是 { |x ax 或 ax },它的几何意义就
物理卷2017年辽宁省等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小球从 4m 高处落下,反弹后 1m 高处被接住,这一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及路程分别是( )A. 5m、5m B. 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