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赏析)内容摘要:

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 景,末一句写人。 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诗言志。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 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 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 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 “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