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基础课-答题技巧和高分要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内容摘要:

2017考研政治基础课-答题技巧和高分要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 2017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和高分要诀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赵卯生 编著从命题阅卷者的角度,传授科学有效的答题技巧与方法,稳拿高分考研政治答题技巧与高分要诀一、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一)题型结构试卷满分为 100 分,其中: 16 分(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34 分(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50 分(5 道题,每题约 10 分)(二)科目范围及试卷结构(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34题(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约为24分,26. 35题(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 分;约为 20 分,单选 2 道:第 30. 36 题(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分;单选 4 道:第 31. 37 题(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 分。 单选 2 道:第 38 题高度关注:以上五门科目的排列顺序就是政治试卷题目的排列顺序二、考取高分的基础要求1,准确记忆和准确表述: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原理;4)篇章结构(主观题评分是“踩点”得分,因此对答案的全面性要求很高。 一个题目同时考察多个知识点,围绕关键词从多个角度全面答题异常重要)。 2,不要被题干和分析材料所给的现象性东西束缚住而不能自拔,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知识点是什么,即找准关键词,这才是问题之本质,提分之关键。 牢牢记住:选择题的提干和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是活的,但它的问题和所要求提供的答案却是死的(以题目关键词为答题方向和核心)。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基础功扎实: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2,单选题:要充分运用排除法。 把明显不对的选项排除,把与题干无关的答案排除,留下的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高度关注对称性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性选项及定性选项的相反方式的表述。 3,多选题:心细胆大。 心细: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胆大:与题干意思不是正好相反就可以选,不要太多考虑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疏密问题。 1四、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1解题思路:试题所属科目试题关键词(试题所在科目的专业知识点)2答题模式:总分总。 总:明确指出试题的关键词,并直截了当准确回答关键词的内容。 分:结合材料,分点回答关键词涉及的每一原理。 总:再次回答问题及关键词,并阐释其现实意义(怎么办: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3答案要求:(1)专业: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避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2)直截了当,问什么,就首先答什么,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 (3)始终想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方面(4)全面、简洁:答题时思路保持开阔性和系统性,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多使用标题性语言简洁回答问题,以便在有限的答题纸上保证答案的全面和系统。 牢牢记住:是否得高分,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准确和到位,这才是评卷的踩分点(分点、多角度与踩分点吻合)。 果多个试题都是相同的关键词,则回答问题时不仅不要担心每一问题答案的重合,而且要有意识地重合。 典型真题1 2015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014 年 11 月 19 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 20 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 中国接入互联网 20 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 30 亿人,普及率达 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 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的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类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 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 20 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2014 年 11 月 21 日)材料 2中国互联网从 1994 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 20 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他概括为“互联网思维”。 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 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2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 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 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多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 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 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 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 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2014 年 5 月 5 日、5 月 26 日等)(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 (5 分)(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 (5 分)【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 分)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互联网把世界各国连接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的共治才能建立完善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作为一个网民,应该强化网络共同体意识,遵循网络法规和道德,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3 分)(2)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 分)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龙头企业( “大象”)和互联网上的小商户(“ 蚂蚁”)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大象”和“蚂蚁”都要应势而变,培育“互联网思维”,改变原有生产经营模式,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互联网构造的平台上共同发展。 (3 分)2. 2010 年第 1 道材料分析题,即 34 题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 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3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3 分)(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4 分)(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 分)【标准答案】(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3 分)(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4 分)(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 分)32011 年第 3 道材料分析题 即 36 题材料 1 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在这 90 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材料 2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 7000 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 800 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 分)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6 分) 【标准答案】(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 分)中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 分)(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中国4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