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 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环节 3 强化重点 拓展深化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 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Sh) 有条理的表述思考的过程 环节 4 自主检评 完善提高 完成课文 20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三 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交流,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17 《 圆柱的体积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 2020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利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的推 导,利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调查分析 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评价任务 能向同桌说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能独立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18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 1 基 本练习 巩固知识 (1)出示例 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 (2)学生尝试完成例 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8247。 2)2= 42= 16=(cm2) ② 杯子的容积: 10=(cm3)=(ml) 学生能独立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同桌互相评价。 环节 2 辅导练习 提升能力 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 50平方厘米,高是 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 (2)指名学生分别 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 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 环节 3 交流总结 加深理解 1 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 6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 例 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 通过回顾与交 流,学生概括出解决 生活问题的方法。 能独立完成练习题。 环节 4 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对圆柱的体积学习,有哪些收获。 完成 《家庭作业》的练习。 能正确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家庭作业。 19 《 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 2020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其编排与圆柱的认识类似 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观察圆锥形实物,认识圆锥的底面, 侧面和高,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 目标 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评价任务 能向同桌说出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20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 1 基本练习 巩固知识 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 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 学生能独立说出什么是 圆锥的特征和圆锥各部 分的名称, 同桌互相评价。 环节 2 辅导练习 提升能力 圆锥的特征 (可以启发学生总结 ),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 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能 看懂圆锥的展开图。 并会对同桌的做出评价。 环节 3 交流总结 加深理解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通过回顾与交流,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 环节 4 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对圆锥有哪些新的认识。 完成 《家庭作业》的练习。 能说出 圆锥的特征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并完成家庭作业。 21 《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 程标准( 2020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这里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 3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例 2按问题 ——联想、猜测 —— 实验探究 —— 导出公式四个层次安排。 例 3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学生调查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目标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 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 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22 《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环节 1 基本练习 巩固知识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 ?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环节 2 变式练习 提升能力 (1)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 (2)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 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 3 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 (3)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公式、 教学例 3. (1)出示例 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 堆的体积 )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 26 页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 (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 有条理的表述思考的过程 环节 3 及时反馈 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 7 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做练习四的第 8 题。 对于练习题要求全班 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 23 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 2020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对圆柱圆锥这一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 习,使学生更加明晰相关概念,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制作、拓展等实践活动,强化圆柱圆锥的特征,并能熟练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调查分析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目标 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 整理归纳的能力。 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评价任务 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公式圆柱圆锥体积(或面积)的计算 对同学的发言或做题情况能做出正确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24 第三单元比例 环节 1 复习导入 揭示新知 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 .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 ?(圆柱 )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两个 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侧面是一个曲面 .) (2)做第 29 页第 1 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 =长方形的长,高 =长方形的宽 )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 +两个底面的面积 ) (3)第 29 页第 2 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环节 2 尝试操作 解决新知 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 (2)做第 29 页第 2 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 ?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 (2)做第 91 页第 1 题的下半题和第 2 题的第 (3)小题 .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 .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 .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 ( 2)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 公式是什么 ?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表述学习过程 环节 3 巩固练习 提升能力 做练习五的第 1 题。 做练习五的第 2 题。 9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练习题。 环节 4 课堂总结 反馈提升 通过学习你的收获,你对自己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25 《 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 2。基于课程标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2 ba ,即 .2)( 22 abba 4. 1) 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 2abab 特别的,如果 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 a、 b ,可得 2a b ab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a 0 ,b 0 )2abab 2) 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2abab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2ab ab (1) 只要证 a+b (2) 要证(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 这难道不是祸事吗。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四. 课文重点讲解 润泽心灵 启迪智慧 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我们在认
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用一个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力 F 推小车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一周,则人做的功为 ( )A0 B2 R F C 2R F D无法确定2物体 A 和 B 质量相等,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 在相同的水平力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力 F 对 A 做功较多,A 的动能较大。 B力 F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