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2013年高三物理一轮配套练习5.3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将摆球拉至 M 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 N 或 F 处钉上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 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 M 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 ,其末速度的大小( ) 解析】 伽利略设计的实验表明在空气阻力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机械能守恒 ,所以对于物体由静止沿不同角度的光滑斜面下滑时末动能与开始的重力势能相等 v= 因21末速度大小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选 C. 【答案】 C 光滑斜面的倾角分别为 30 和 ,质量分别为 2m 和 m 的两个滑块用不可伸长45的轻绳通过 2、滑轮连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并由静止释放;若交换两滑块位置, 再由静止释放 ,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正确的有( ) m 的滑块受到重力、绳的张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m 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 m 滑块的拉力大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 解析】 每个滑块受到三个力 :重力、绳子拉力、斜面的支持力,A 错;对 B 选项,物体是上滑还是下滑要看两个物体的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量的大小关系,由于 2故质量为 m 的滑块必定沿着斜面向上运动,B 对; 任何一个滑块受到的绳子拉力与绳子对滑块的拉力等大反向,C 错;对系统除了重力之外 ,支持力对系统每个滑块不做功, 绳子拉力对每 3、个滑块的拉力等大反向,且对滑块的位移必定大小相等, 故绳子拉力作为系统的内力对系统做功总和必定为零,故只有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D 对. 【答案】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 R 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 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 2m 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 ( )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 【解析】 由于甲、乙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正确. 【答案】 滑轨道 端对接且 、 N 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 M 点由静止自由滚下, 忽略小球经过 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 v、s、 a、 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 点到 N 点运动 4、过程的是( ) 【解析】 先做匀加速运动, 后做匀减速运动,A 对,B 错,C 错. 过程:动能 成正比 ,D 错. 2211()案】 A 表动能 代表势能,h 代表下落的距离,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故势能与动能的图象为倾斜的直线 ,C 错;由动能定理: = ,则 =势能与 h 的图象也为倾斜的直线,D 错;且1故势能与速度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B 对;同理 =势能与 错. 【答案】 B 个 圆弧形光滑细圆管轨道 置在竖直平面内, 轨道半径为 R,在 A 点与水平34地面 接,地面与圆心 5、O 等高 ,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 3R、厚度不计的垫子,左端 m、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的小球从 A 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不考虑空气阻力. (1)若小球从 C 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 M 端,则小球经过 C 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2)欲使小球能通过 C 点落到垫子上, 小球离 A 点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解析】 (1)小球离开 C 点做平抛运动,落到 M 点时水平位移为 R,竖直下落高度为 R,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21动时间 2 点射出的速度为 12过 C 点受到管子对它的作用力为 N,由向心力公式可得 1221 ,小球对管子作用力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 122)根据机械 6、能守恒定律, 小球下降的高度越高 ,在 C 点小球获得的速度越大. 要使小球落到垫子上, 小球水平方向的运动位移应为 R 4R,由于小球每次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越大,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越大,故应使小球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4R,打到 N 点. 设能够落到 N 点的水平速度为 根据平抛运动求得: 2v 428小球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21() 25【答案】 方向竖直向下 (2)5R 12()m 是质量为 2m、半径为 R 的光滑半球形碗,质量为 光滑套管 D 被固定在竖直方向 ,A 可以自由上下运动,物块 C 的质量为 m, 杆被握住 ,A、B、 C 便开始运动. 求: 7、(1)长直杆的下端运动到碗的最低点时, 长直杆竖直方向的速度和 B、C 水平方向的速度; (2)运动的过程中, 长直杆的下端能上升到的最高点距离半球形碗底部的高度. 【解析】 (1)长直杆的下端运动到碗的最低点时,长直杆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0 A、B 、C 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213. 232)长直杆的下端上升到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时, 长直杆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0 A、B 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21 . 3R【答案】 (1)0 233()间:45 分钟 必做题满分:100 分 选做题:10 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8 分,共 64 分) 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8、 ( ) 体的机械能一定 守恒 物体动能一定变化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解析】 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D 对. 【答案】 D 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 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 ) 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 【解析】 斜面粗糙,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拉力,由于除重力做功外, 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A、B 错;绳子张力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C 对;小球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即重力与摩擦力做的功 ,D 错. 【答案】 C 面上竖立着一 9、轻质弹簧, 弹簧的弹性限度 内),则( ) 【解析】 从小球刚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A 错 B 对;对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在此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小球的动能为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选项 D 正确. 【答案】 m 的小球从高 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 B. 2g D. 1 13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解析】 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下落高度为 速度 v= 2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 B 、B 两球质量相等 ,A 球用不能伸长的 10、轻绳系于 O 点,B 球用轻弹簧系于 O点,O 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 A、B 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 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 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则( ) 球动能相等 球动能较大 球动能较大 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解析】 整个过程中两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A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 A 球的动能, 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 A 球的动能大于 B 球的动能,所以 B 正确;在 O 点正下方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所受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 A 球受到的拉力较大,所以 D 正确. 【 11、答案】 从某一高度开始自由下落的同时, 由地面竖直上抛质量相等的质点 B(不计空气阻力). 两质点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相等,假设 A、B 互不影响, ) 、B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1 解析】 由于两物体相遇时速度大小相等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特点 ,可知两物体落地时速率是相等的,B 是正确的;由于 A 是加速运动而 B 是减速运动,所以 A 的平均速率小于 故在相遇时 A 的位移小于 B 的位移,A 是错误的 ;两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相等,故 C 是错误的;在相遇点 A、B 两物体具有相同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可以确定落地前任意时刻两物体的机械能都相等,故 D 是正确的. 【答案】 竖直平面内固定着光滑的 1/4 圆弧轨道,它的末端水平,上端离地面的高度为 使小球水平抛出的射程最大,圆弧轨道的半径应为(。赢在高考2013年高三物理一轮配套练习5.3
相关推荐
T: Yes. He’s from America. He wants to visit China. But where can he go? Do you have any idea? S: Beijing/ Hong Kong/„„ T: Your ideas are good. Bu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Let’s listen to the
? He’s not here. Watch the video: Zoom can’t find his shoes. Where are they? 4. read the dialogue and tick or cross: It’s cold today. ( ) Zoom and Johnny go to play football. ( ) Johnny wears Zoom’s
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提问: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大家试着猜一猜,用句子 :” There are „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my„ .”来回答。 小组里进行猜一猜的活动。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照片:(把照片在孩子面前晃一下)问: How many people are
得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型掌握的不够好,不知道正确的解答。 选择答语和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情景交际语言知识的运用。 学生对句型掌握不够好,所以失分较多 ,且补全对话相对来说猜测的语句比较绕,虽做过类似练习,但失分还是很严重。 第四题做的不太理想,原因同第三题。 学生背书太少。 第五题连词成句做的最不好,原因也在于学生平日没有下功夫背书。 阅读理解做的较好,可见学生对单词和句型掌握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