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内容摘要:

观察得更清楚,我们借助筛网把它们分离,与留下的样品比较,观察沙和豆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 实验完成,及时整理材料,小组内快速交流认识,相互补充,形成我们组的意见。 (屏幕提示:观察 取样 混合 分离 对比) (对于沙豆混合的结果的预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变化。 这是两种他们熟知的物质,很多学生小时候玩过沙子,也曾在沙子里埋进其他物体,他们是有直接经验的。 这一经验使他们比较果断地作出假设,这是学生的前概念。 教师却适时提出质疑 —— 有证据吗。 引领学生科学思维,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促使他们用科学方法认真地观察、比较、发现、记录、交流合作,既充分发挥感官的认知作用,又不忽略学生思维和达成共识。 ) 师: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同学们注意倾听各组的汇报,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及时提出或补充。 ( 学生没有踊跃举手。 部分学生表现得有些失落。 教师转向小组询问。 ) 生:好像没有变化,就是颗粒较大的沙子到上面了。 生:豆子颜色比较暗淡,有的表面有点破碎。 生:没有变化。 生:没有明显变化,就是豆子有点脏了。 师:大家观察很细致。 混合后,豆子和沙子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很细微的变化,那豆子还是豆子吗。 沙子还是沙子。 生:是。 师:它们的特征和本质没有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同学们,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是最常用的方法,有时会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时经过长期观察都没有发现任何变化,有时会观察到不明显的变化。 尽管如此,这也 一样重要,因为做科学就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是建立“物理变化”概念的例证。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在这里,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变化不明显和表皮破损等现象中提 5 炼出“沙子还是沙子,豆子还是豆子,没有出现其他物质”的事实,这是物理变化的本质。 接下来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对比,学生才会建立比较稳固的科学概念。 所以教师并不急于提出“物理变化”的概念。 ) ( 三 ) 探究活动二:白糖加热 师:今天我们还要观察一种物质。 (出示白糖)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变化吗。 会有什么变化。 生:我认为会化了。 生:白糖受热会变粘稠,我观察过。 生:会拉出丝来,我吃过拔丝地瓜。 (众生笑。 ) 师:都有想法,真好。 像上面实验那样,每个组都先不要急于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白糖,大胆地预测,把白糖的特点和我们的预测记录下来。 小组内再深入地讨论一下怎样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看哪个组设计得最周密 (学生观察、预测、记录、讨论,之后汇报讨论结果。 ) 生:糖不能放得太满,有半勺就行,这样可以避免洒出来,也不浪费;加热时用 纸裹一下勺柄,要不会烫着;火柴也不能乱扔;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生:加热白糖时仔细观察,但不能离得太近。 生:观察到白糖的变化后,要熄灭蜡烛。 „„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 另外要注意加热白糖时持续一段时间,注意白糖是否不断地发生变化,直到不再变化时结束实验。 一定不能触摸烧热的勺子,也不要直接放桌面上。 我们实验中用到了蜡烛,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