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氧气的性质--刘颖内容摘要:
,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了解物理性质 [设问 ]: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 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 (无色、无味的气体) 2) [教师提供资料 ]已知氧气的密度是 克 /升,空气的密度是 克 /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密度比空气略大) 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 (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化学性质 表 1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 验 活动一 演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观察、思考 木条复燃的现象,得出氧气可支持燃烧的性质。 创设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探究氧气的性质--刘颖
相关推荐
化学变化中 , 反应物氧化 汞 的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 构成氧化 汞 分子的 汞 原子和氧原子有 无 变化 ? 2. 反应生成的物质一一氧气和 汞 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 ? [ 分析 ] 原子概念的形成 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 ,氧化 汞 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 ,受热时 ,氧化 汞 分子分解为两种更小的微粒 , 这两种微粒又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 金属 汞 和氧气 ) 的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 ,
们,开展了 青少年 “ 小制作 、 小发明 、 小论文 ” 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活动,鼓励青少年去探索 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做出新作品,这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 创造能力的最好途径。 几年来,开展“三小”活动过程中经过了无数次的曲折和失败,积累了一些经验,尝到了意外成功的甜头,促进了科技活动的持续发展,从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特点是 好奇心强、好活动、喜欢模仿
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比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60176。 和45176。 ,一条边长为 10cm,情况会怎样呢。 ( 1) 如果角 60176。 所对的边为 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 2) 如果角 45176。 所对的边为 10cm,那么按这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cm 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20 cm 9 cm 10 cm 到 8 cm 之间 9 cm 到 10 cm 之间 ,当烛焰离透镜 12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 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 cm cm cm cm ,当物距为 30 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 图 331 图 332 图 335 2 的实像
提问,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总结。 【 教师小结 】 :在一定条件下难 溶物质可以转化为另外一种难溶物质。 (一)创设情景,提出探究活动 提 问: 那么它们到底如何转化。 是否具有相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难溶物质间均可相互转化。 举例⑴ AgCl 、 AgI 、 Ag2S三种难溶银盐是否可相互转化。 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实现转化。 (二)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学生依据已学知识及 难溶物在结构和性质
下海,狼狈落魄到这个地步,让张謇备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材料 四 : 1893 年 张乊洞为建湖北纱厂而 从英国 购买一些现代化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停放江边五年后很多都已生锈,张謇通过自己的努力, 才 将其作为股本搬到南通厂用。 1897 年 10 月 17 日,这批设备运到南通。 张謇发现,“运通安设乊时,剔出腐败者堆积如阜”。 随机洋工程师看了也感叹道:“余在本国亦曾装过数厂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