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内容摘要:
停战协议。 ( 4) 影响: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 ____________的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 亚洲。 2.越南战争 背景:二战后, _______殖民主义者于 1945 年 9月重返越南,占领越南南部;越南北方人民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 1954 年迫使殖民者撤出。 概况: ( 1) _______乘虚而入,发动了越南战争。 ( 2) 1965 年,战争由“特种战争”逐步升级为“局部战争”。 ( 3)美国被迫于 1973年撤出越南。 1975 年 4 月,南越政权垮台,越南实现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影响:越南战争导致美国 ____________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上赶上了美国。 【合作探究】 乔治凯南:“„„大家都会想起 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2 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材 料一中“ 北风的直接胁迫 ”指什么。 ②“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又指什么。 ③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采取了哪些“间接的温和的办法” 来让那个旅行者脱去大衣。 ④顽固的旅行者脱去大衣了吗。 请举例说明。 【重难点问题】 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
相关推荐
恩,达到 ,花费。 材料二 十一届人大会议代表的组成:中共代表占 65%以上,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共有 411名,占代表总数的 %;归国华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 637名,占代表总数 %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其中有3名农民工代表。 ( 1)根据材料一、二,两国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 2)根据材料一、二,两党所代表的 阶级本质有何不同。 材料三
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史料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
⑵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主题 2 中央官制 情境材料一: 右图为 出土 湘西古城 里耶 “中华一号井 ”。 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时期,其纪年有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到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年),记事详细到月、日。 探究思考:⑴这批秦简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 其中
______________,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___________,设立 __________,行使 __________。 :以宪法、法律形式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
• 结果: 这种状况使 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考点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影响经济安全: 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秧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主观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提出一个科学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局限性较大。 没有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比较涣散。 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单纯依靠新军。 缺乏群众基础。 2. 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比较完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领导,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